7月17日上午10點,第三屆鏈博會綠色農業鏈展區。大連金馬衡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周欣和內蒙古基碩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先龍雙手緊握。他們剛剛達成合作意向。
“我們合作的重頭戲就是由金馬衡器提供重量數據,聯合基碩科技提供牛生理數據,共同開發畜産品全鏈路溯源系統。”周欣告訴記者,通過雙方打造的系統提供數據,養殖戶可以精準養殖,消費者可以通過全流程溯源,每塊牛肉“有跡可循”,購買更加放心。
在2023年舉辦的第一屆鏈博會上,基碩科技研發的“AI瘤胃膠囊”就受到展位鄰居金馬衡器的關注。從首屆展會相識,第二屆相知,到第三屆成為合作夥伴,通過鏈博會這個&&,兩家企業的“手”握了起來。
“鏈”上機遇無限,原本“分散”的企業通過鏈博會得以攜手共進。而依託國內大市場,以“鏈”為媒串聯起各個環節,如同匯聚各種“食材”,烹制出“美味佳肴”。
7月19日,觀眾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綠色農業鏈展館經過中糧集團展&。新華社記者陳朔 攝
打開一個麥當勞漢堡,其中的雞肉可能來自聖農集團生産的白羽肉雞,夾的生菜也許是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在西郊農場種的新鮮蔬菜,搭配的芝士片由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生産,塗抹的番茄醬原料由凱愛瑞食品的河北廊坊工廠製造……
在麥當勞中國展區,記者了解到,目前麥當勞中國已開設超過7000家餐廳,依託扎根中國、鏈結全球的“麥鏈”為之賦能、保障。
近年來,中國農業不斷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深度融入全球農業産業鏈,共享發展機遇。
從抗逆性更強的種子品種到綠色生物製劑,再到全套的專業化種植技術解決方案,本屆鏈博會上,先正達展&引人注目。先正達集團中國相關負責人&&,鏈博會讓先正達看到了農業産業鏈協同發展的巨大潛力,集團將堅持開放合作,攜手各方共建綠色高效的農業供應鏈。
7月14日在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綠色農業鏈展區拍攝的先正達集團展位。新華社記者鞠煥宗 攝
據介紹,先正達在挪威北極峽灣布局了海藻綠色循環收養基地。當地的冷水海藻在採集加工後,其提取物將被運往位於全球不同地區的生産基地,生産出的各類生物製劑最終將發往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各地農場。
各式各樣的特色農産品、性能先進的智能設備、環境友好的植保産品……綠色農業鏈展區裏,各家企業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傳統農業“新意”撲面,農業新質生産力孕育勃發。
化肥是糧食的糧食,對農業生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傳統的化肥要麼水溶性好,作物吸收快但是肥效短;要麼肥效長,但是見效慢耽誤農時。
河北硅谷肥業有限公司研發了有機硅功能肥,打破了肥料水溶性與緩釋性矛盾,實現作物高效吸收和營養長效供給。“我們研究發現,有機硅功能肥能夠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質,增加土壤的通氣性和保水性,緩解因化肥過量使用導致的土壤問題。”硅谷肥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還將持續研發創新,為綠色農業發展注入“硬核”動力。
既觀展、也參展,不少龍頭企業把上下游的合作夥伴帶進鏈博會同&展示,中外企業互動、大中小企業融通,一項項新合作達成,“朋友圈” 越擴越大,抓住“鏈”上機遇,持續為綠色農業發展注入新動能。(古一平、李令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