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重慶7月15日電 題:中國低空經濟持續“擴容”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李松
陣陣轟鳴聲響起,兩架無人機在重慶梁平區大白水景區的松林間起飛,開始在樹冠上方10米處精準噴灑藥劑。
“無人機從樹冠向下噴灑,藥粉能直達松毛蟲藏身的葉叢,效率比人工作業提升約30倍,且有效消除防治盲區。”梁平區森林資源監測和病蟲害防治站副站長倪流發緊盯監控屏幕,畫面中無人機噴灑的藥粉精準覆蓋樹冠。
使用無人機防治松毛蟲,是梁平區低空經濟産業在生態保護領域拓展出的新應用場景。
場景越來越豐富、版圖越來越廣闊、服務越來越親民……低空經濟這一中國經濟的新熱點,正在持續“擴容”。
2024年起,“低空經濟”已連續兩年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國民用航空局預估,2025年中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
7月12日,重慶梁平機場,執行短途運輸航線任務的飛機在空中飛行。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近期在重慶梁平區落幕的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上,從載重5噸的物流無人機到可載4人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從高精度低空通信基站到智能空管系統……一系列創新成果涵蓋物流運輸、商用客運、旅游觀光、社會治理、公共安全、消防應急、航拍測繪、農林植保、集群表演等諸多場景的低空産品和解決方案。
低空經濟應用場景正從單點突破轉向多元發展。以梁平為例,農業領域,當地已有超過20萬畝農田實現無人機植保;文旅方面,動力滑翔傘帶游客俯瞰&&竹海;應急救援領域,搭載熱成像儀的無人機已普遍應用於懸崖峭壁間的搜救……
“低空經濟已從傳統通航服務向‘無人機+’‘低空+’融合業態跨越,農業、物流、文旅、應急等場景的深度開發,正重構産業價值鏈條。”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劉大響説。
低空經濟發展版圖,正從東部向全域、城市向鄉村延伸。地處西部地區的重慶正以場景應用為牽引,加速推動“低空+”與城市運行、産業發展等領域融合。今年上半年,重慶市低空飛行時長19萬小時、同比增長109.2%,飛行115.7萬架次、同比增長67.3%。
在交通相對落後的西部地區,無人機正重塑物流生態。聯合飛機集團副總裁孫立業説:“我們的無人機和中國郵政的貨運包機進行‘空空聯運’,重慶巫山的脆李當天下午就可以出現在南京、上海等東部城市的超市貨架上,效率較以往提高了約17倍。”
7月12日,重慶梁平機場,觀眾在參觀了解低空物流無人機。新華社記者 黃偉 攝
低空技術在全國範圍內也日益普及。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累計建成各類型低空起降點483個,推動構建全球首個市域級“5G+毫米波+衛星”空天地一體化的低空全覆蓋安全網絡;安徽金寨用無人機打通山區物流“最後一公里”,年配送農産品超千噸;新疆阿勒泰將無人機用於草原生態監測,管護效率大幅提升……
值得關注的是,低空經濟正加快“飛入尋常百姓家”,讓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享受發展紅利。
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居民通過手機掃碼點餐,15分鐘後,5公里外的商家就用無人機將商品送到顧客手上;一些地方開通了老年人急救的綠色通道,直升機緊急轉運響應時間縮短至40分鐘;連婚禮都有了新選擇,動力傘拖着“新婚快樂”的標語掠過天空……
“低空經濟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産業,它就在我們身邊。平日裏都是在地面看風景,從空中俯瞰視野完全不一樣,太震撼了。”體驗過動力傘的重慶市民周煜雲説。
多位參加首屆西部低空經濟博覽會的專家認為,當前,中國低空經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期,在航空器研發製造、低空飛行服務、應用場景拓展等方面成果日益豐碩,産業鏈條持續完善,創新能力顯著提升。
“隨着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技術創新持續突破,中國低空經濟仍將持續‘擴容’,這片‘低空藍海’將孕育更多可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澎湃動能。”中國信息協會低空經濟分會副會長王惠錚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