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鹽如何變身新能源電池?一朵棉花如何成為日用消費品?在即將拉開帷幕的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以下簡稱“鏈博會”)上,這些變化背後的産業鏈供應鏈將清晰地展現在觀眾面前。不僅如此,更多創新産品、創新技術、創新模式,乃至更高維度的創新鏈也將成為此次鏈博會上的亮點。
7月14日舉行的鏈博會媒體探館活動中,記者走進了仍在緊張布展中的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順義館)。絲滑運轉的機械臂、不時“擦肩而過”的人型機器人、聲光電效果酷炫的展&……讓人如同置身未來世界,科技感拉滿。同時,作為全球首個以供應鏈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主題為“鏈結世界、共創未來”的本屆鏈博會,更是“鏈味”十足。
“一共是6鏈1展區,先進製造鏈、綠色農業鏈、數字科技鏈、健康生活鏈、智能汽車鏈、清潔能源鏈和供應鏈服務展區,展現全球産業鏈供應鏈合作最新成果和經驗。”鏈博會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今年在先進製造鏈和綠色農業鏈的室外還設置了一個新的區域,展示面積有所擴大。
正如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於健龍所言,創新是鏈博會的底色,也是鏈博會的生命力所在。在智能汽車鏈展館,寧德時代納新電池展&,創新呈現出一粒食鹽如何變身新能源電池的鏈條;在健康生活鏈展館,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的聯合展&以“一朵棉花改變世界”為主題,展示從棉田到消費者手中棉産品的全供應鏈,以及創新的變色防曬口罩等産品;數字科技鏈展館則聚焦人工智能主題,以底層技術變革、中層産業孵化、上層應用場景為邏輯,連接起創新端、産業端和應用端,全方位展示人工智能技術及其賦能各行各業的場景……
在先進製造鏈展館,首次設立的創新鏈專區最為引人注目。據工作人員介紹,創新鏈專區按照制度保障、載體支撐、服務協同三大板塊布展,展示從基礎研究到技術研發、産業應用,再到市場反饋的創新成果轉化應用全鏈條過程。
“共有14家機構和企業參展,包括世界知識産權組織等國際權威機構。”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國家知識産權局展示的是覆蓋68萬條存量專利的高校與科研機構專利盤活系統;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一條龍”展示創新産品應用的迭代場景;中國技術交易所、上海技術交易所、深交所科教中心這三大交易機構展示的是快捷高效的交易系統和成功案例。“創新鏈專區是讓實驗室裏的‘金點子’變成産業發展的‘金鑰匙’,讓創新鏈和産業鏈無縫對接。”
記者還注意到,英偉達、施耐德、歐萊雅、路易達孚、美敦力等一大批首次參加鏈博會的跨國公司也是一大亮點,這些企業不僅帶來最新的技術和産品,還展示了産業鏈供應鏈合作的豐碩成果,充分證實了鏈博會的“鏈”,不是脫鉤斷鏈的“鏈”,而是鏈結世界、共創未來的“鏈”。可以預見的是,創新鏈與産業鏈將在這裡深度融合,全球供應鏈産業鏈將在這裡交匯,全球企業共生共贏的産業生態將在這裡顯現勃勃生機。(記者 吳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