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投行第十屆理事會年會總結過去十年,擘畫新十年——探尋亞投行的“成功密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15 07:49:01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亞投行第十屆理事會年會總結過去十年,擘畫新十年——探尋亞投行的“成功密碼”

字體:

  今年6月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以下簡稱“亞投行”)第十屆理事會年會(以下簡稱“年會”)在京舉行。本屆年會以“互聯助力發展,合作共創繁榮”為主題,總結亞投行過去10年發展成績,規劃下個10年發展方向。

  2015年12月25日,亞投行正式成立。10年來,亞投行的成員數量從最初的57個增至目前的110個,覆蓋世界81%的人口和全球65%的GDP。“朋友圈”越來越大、贏得廣泛讚譽,走過10年,亞投行有哪些“成功密碼”? 

  國際多邊合作新典範

  亞投行10年,交出一份閃亮的成績單:

  累計批准超300個項目,融資總額超600億美元,帶動資本超2000億美元,包括交通、能源、醫療、供水等多個領域,惠及38個亞洲域內與域外成員。

  關心民生福祉,支持綠色發展,亞投行為國際多邊合作樹立了新典範。

  截至2024年底,亞投行投資支持的交通基礎設施超5.1萬公里,可繞地球赤道約1.28圈,惠及超4.1億人口;新增2130萬千瓦可再生能源裝機量;支持的能源領域項目每年可減少近3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排放;約871萬人獲得更加安全的飲用水供應。

  在中南半島,亞投行支持的老撾—越南跨境風電項目,將老撾境內的風電輸送到越南,成為跨境綠電貿易的創新範例。在印度尼西亞,亞投行項目支持貧民窟改造,讓當地970萬居民受益。在非洲,埃及亞歷山大阿布吉爾地鐵項目的上馬,顯著緩解了城市擁堵、減少了碳排放,讓數十萬人出行更便利;在中國,亞投行支持中國雲南昆明長水國際機場改擴建,推動當地農産品更快走向國際市場,帶動當地農戶增收。

  “綠色”是亞投行三大理念之一,更是其融資項目的鮮明底色。例如,老撾—越南跨境風電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就制定了完善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方案,在修建風電場周邊公路時專門建設廊道,方便野生動物穿行。

  亞投行於2020年首次發布《中期發展戰略(2021—2030)》就明確了四大優先業務板塊:綠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科技驅動的基礎設施、動員私營資本。僅僅5年過去,成效已十分矚目。

  亞投行中國理事、亞投行第十屆理事會主席、財政部部長藍佛安在年會上&&,2020年亞投行首次明確將“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作為戰略重點,是多邊開發銀行中的一個亮點,逐步成為亞投行新的比較優勢。目前,亞投行落實這一戰略取得了積極進展,實施了一批有影響力和示範作用的互聯互通項目。

  在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方面,發展戰略提出,到2030年跨境互聯互通項目佔比達25%—30%。現實情況是,2024年跨境互聯互通項目佔比達33%,提前超額完成了目標。

  在綠色基礎設施方面,發展戰略提出,到2025年實現氣候融資佔當年批准融資總額的50%。現實情況是,這一目標已於2022年提前實現,並在2022年、2023年和2024年連續超額完成該目標。其中,2024年氣候融資佔批准融資總額的67%,達到56.1億美元。

  在科技驅動的基礎設施方面,亞投行去年推出了面向全球公眾開放的“基礎設施科技&&”,鼓勵基礎設施科技領域的分享和互動。

  在動員私營資本方面,亞投行以實際行動創新融資模式,提升私營資本的意願和投資效率。在與新加坡Clifford資本共同創建亞洲首個基礎設施證券化&&(Bayfront)後,又追加6000萬美元投資該&&發行的基礎設施資産支持證券,撬動更多私營資本參與投資。

  “亞投行要堅持國際性、規範性、高標準的要求,繼續做大做強,為促進亞洲和全球互聯互通、共同繁榮作出新的貢獻。一是踐行初心使命,服務成員需求;二是加強業務創新,增強比較優勢;三是完善內部治理,夯實發展根基;四是擴大夥伴關係,凝聚發展合力。”藍佛安説。

  “發展中國家之友”

  作為一家由發展中國家倡建的新型多邊開發銀行,“發展中國家之友”,是亞投行身上最引人注目的標籤之一。

  發展中國家成員股權佔比約七成,發達國家成員佔比約三成——從股權構成來看,這個標籤所言非虛。

  亞投行的貸款項目,也全部分佈在發展中國家,多數項目旨在加強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讓發展更好惠及當地民眾。“從這個角度來看,亞投行與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使命有一定重合。而在‘一帶一路’投融資領域的合作中,國際金融機構和多邊金融組織的作用尤其重要。”亞投行行長金立群説。

  這個標籤,同樣是亞投行的成功密碼。

  在亞投行這家機構裏,發展中成員與發達成員、大股東和小股東都能協力共事,以共識為導向開展合作。“充分踐行多邊主義,這是亞投行10年來不斷發展取得成效的一個最重要原因。”金立群説。

  去年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記者在論壇上曾聽金立群講了這樣一個故事:“2023年,亞投行批准了在科特迪瓦的一個農村公路項目。得益於這一項目,當地大山裏的農民可以將他們種植的咖啡、可可豆等農産品運到港口、銷往全球。”金立群説。

  在項目所在的西非熱帶地區,公路極大減輕了持續降雨的影響。“出行、就醫都更方便了,大家非常高興。”科特迪瓦基礎設施更新項目協調人吉爾伯特説。

  10年前的種子,如今已結出纍纍碩果。

  位於南亞次大陸的孟加拉國人口過億,大片國土位於恒河三角洲低窪地帶,近年才摘掉“最不發達國家”的帽子。10年來,亞投行不僅支持孟加拉國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提升抗災能力,還為眾多居民帶來光明。

  達卡專區偏遠的帕德瑪巴瑞村,是無數被亞投行融資“點亮”的孟加拉國村莊之一。在這裡,工作人員先修路、再接線,為全村200戶人家拉了20多公里的電線進村,於2018年結束了該村不通電的歷史。

  對於村民阿克塔爾而言,享受電風扇帶來的清涼,曾是遙不可及的奢望。“以前村裏沒電,孩子們晚上寫作業都要點煤油燈。如今,我們再也不怕天黑了。”阿克塔爾説。

  “點亮”帕德瑪巴瑞村的孟加拉國配電系統升級改造項目,是亞投行成立後公布的首批貸款項目之一,共投入1.65億美元貸款,幫助該國改造升級配電系統,讓1250萬農村人口告別缺電的歷史。

  埃及阿拉伯科學技術與海運學院經濟學教授卡裏姆·烏姆達感嘆:亞投行在提供融資時執行低息利率、放貸便利、從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幫助像埃及這樣的發展中國家獲得資金,推動基礎設施項目實施,實現經濟發展。

  “亞投行創新運營與合作模式,以靈活、務實的方式大力支持了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成為國際多邊合作的新典範。”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白重恩説。

  下一個10年再出發

  “走過10年,亞投行馬上將進入少年時期。”金立群&&,作為一家年輕的多邊開發銀行,亞投行將持續與時俱進,以長遠視野推動更多“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落地見效。

  在6月24日舉行的亞投行理事會特別會議上,中方候選人鄒加怡當選亞投行下任行長,她的5年任期將於2026年1月16日開始。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的第二個5年任期將於2026年1月15日結束。

  作為財政部前副部長,鄒加怡在推動中國與主要國際金融機構的合作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她曾擔任世界銀行集團、亞洲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的理事或副理事,擁有廣泛深厚的多邊合作經驗。

  除了選出新的“掌舵人”,亞投行還對外發布了更新後的《中期發展戰略(2021—2030)》,跨步邁入第二個10年的發展階段。

  由於2020年提出的部分目標提前超額完成,2025年更新版發展戰略提出了更具雄心抱負的中期發展目標,比如到2030年年度貸款規模達到170億美元,2030年前每年氣候融資佔比持續超過50%等。

  根據這份發展戰略,亞投行將繼續以為“面向未來的基礎設施”提供融資為使命,聚焦綠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區域合作、科技驅動的基礎設施及動員私營資本四大業務優先方向與相應目標。

  “我相信,互聯互通、可再生能源、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動員私營部門參與,這些關鍵議題是應長期堅持的戰略重點。”金立群&&,亞投行將堅守既定方向,繼續聚焦相關領域。

  亞投行首席環境專家亞歷克斯·哈德吉瓦諾夫&&,亞投行通過資金支持和專業培訓,讓更多惠及環境、社會和氣候的項目執行與落地,如越南的水電項目及羅馬尼亞綠色住房計劃,“我很高興能為這些項目提供支持”。

  藍佛安&&,亞投行將創新業務模式,提升投資吸引力。探索融資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聯合融資、平行融資、本幣融資、擔保增信等融資方式。考慮逐步加大對項目的上游支持力度,幫助成員開發更多可融資項目,增加項目儲備。推動項目更多地使用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和綠色金融等創新性技術和商業模式,提升長期收益潛力,增強私營部門參與的可持續性與效率。

  不久前,中國開始施行民營經濟促進法,支持民營經濟組織參與現代化基礎設施投資建設。藍佛安&&,財政部將在此基礎上繼續完善制度環境,最大程度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包括跨境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

  “中方期待,亞投行在動員更多資源支持跨境互聯互通方面,形成更大的力度和舉措。”藍佛安説。(記者 汪文正)

【糾錯】 【責任編輯:趙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