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保障體系釋放消費潛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7/09 07:19:34
來源:經濟日報

優化保障體系釋放消費潛能

字體:

  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持提振和擴大消費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其中明確提出“支持優化保障體系,提升消費意願。”

  從養老、醫療、護理到旅游等多個領域,通過建立多層次、可持續的保障體系,減少消費者“怕花錢”“不敢用”的顧慮,描繪出一張以金融保障服務支撐消費升級的路徑圖。

  增強居民長期消費信心

  養老問題關乎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也是影響中長期消費釋放的關鍵因素。《意見》明確提出,鼓勵金融機構研發符合參加人養老需求、具有長期限特徵且具有一定收益率的個人養老金專屬産品,促進養老財富穩健增值。加快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産品創新。

  當前,伴隨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落地與稅收遞延政策持續推進,我國商業養老金融供給體系不斷完善。2024年12月,多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全面實施個人養老金制度的通知》,明確自12月15日起,個人養老金制度由36個試點城市擴展至全國範圍。

  多家上市銀行年報數據顯示,養老金融服務已呈現出龐大的客戶基礎和快速增長態勢。截至2024年底,郵儲銀行服務55歲及以上中老年客戶超過2.8億人,工商銀行同類客戶規模突破2億人。同期,個人養老金制度全面實施帶動賬戶數量快速上升,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信銀行開戶數均實現倍增;中國銀行、招商銀行的個人養老金賬戶數量均突破千萬大關。

  與此同時,一些銀行和保險機構推出的專屬養老保險與理財産品,正在成為家庭資産配置中的“壓艙石”。5月27日,第8批個人養老金理財産品名單公布,隨着中銀理財新增2款産品,個人養老金理財産品總數已擴容至35隻,産品結構日益多元,供給能力持續增強。

  “商業保險年金具有強制儲蓄、穩健增值的特點,與居民養老消費規劃天然契合。”陽光人壽重慶分公司負責人賈窮&&,作為保險公司主導開發的第三支柱養老産品,商業保險年金通常包括保險期限在五年及以上、積累期或領取期體現養老保障特徵的年金保險、兩全保險以及商業養老金等,致力於為居民提供多樣化的養老保障與財務規劃工具。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科技實驗室主任陳輝認為,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個人養老保障需求持續增長的背景下,商業保險年金憑藉其長期穩健、結構靈活等優勢,正在成為健全多層次養老保障體系的重要支柱,未來發展空間廣闊,亦有望為提振居民中長期消費信心提供有力支撐。

  滿足多層次醫療消費需求

  近年來,隨着百姓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以及慢性病、高發重疾等健康風險日益凸顯,醫療消費需求呈現多元化、個性化趨勢,健康保障已成為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金融服務之一。《意見》明確提出,擴大商業健康保險覆蓋面,提升服務保障水平。推動商業健康保險加大創新藥支持力度,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保障需求。

  在這一政策導向下,商業健康險正加快從“單純賠付型”向“健康管理+醫療支付+家庭醫生”一體化保障體系演進。在産品端,不少保險公司已陸續推出針對特藥、罕見病、癌症治療等細分場景的專屬保障方案;在服務端,與三甲醫院、藥企、康復&&等深化合作,為客戶提供診療路徑規劃、費用墊付、藥品直付等全流程服務。

  以平安健康為例,其“重疾綠通”服務覆蓋全國百餘家醫院,配套的藥品直供體系顯著降低了患者墊資壓力;泰康推出的“尊享健康險”,不僅報銷比例高,還可對接自營養老社區的醫療資源,形成“保障+照護”閉環,為客戶提供從風險管理到康復照護的全周期保障。

  “健康險的保障提升作用直接影響居民對醫療風險的應對能力。一旦保障到位,居民在營養、康復、檢查等醫療相關消費上的意願就會明顯增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副院長陳明遠認為,商業健康險對醫療服務體系的補充作用,已從“後端理賠”延伸至“前端健康干預”。

  此外,各地也在積極探索適配區域人群健康需求的創新機制。作為探索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的先行者,廣東省珠海市“附加補充醫療保險”項目“大愛無疆”自啟動以來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和保障機制,2025年迎來新一輪升級,採取降低參保門檻、優化待遇結構、強化健康管理等多項措施。

  數據顯示,該項目續保率已連續5年超過95%,健康人群參保率高,年均參保者年齡約為39歲。6年來,項目累計賠付支出超7億元,惠及逾17萬人次,個人最高賠付金額達133.2萬元。特別是在重特大疾病方面,投保人醫療費用報銷比例提升了27個百分點,高額賠付10萬元以上的約600人,2萬至3萬元區間為主流,切實緩解了參保群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現實壓力。

  “大愛無疆”在藥品保障上通過自費藥與慈善贈藥的組合機制,提升了腫瘤等高價藥的可及性,降低了患者用藥負擔。截至2024年底,項目自費藥目錄中共有58種藥品(累計納入98種),累計賠付達1.5億元,受益近9000人次,人均賠付達8.14萬元。其中,惡性腫瘤自費藥的實際減負率高達84%,讓患者“吃得起藥、看得起病”。

  中國人壽壽險珠海分公司總經理何靜濤&&,當前,商業健康險在保障深度、服務廣度以及支付協同機制等方面仍有提升空間。以“大愛無疆”為代表的城市定制型項目,為全國探索具有複製價值的路徑樣本,展示了商業健康險在提升人民健康福祉、釋放醫療消費方面的潛力。

  發展老齡化消費新場景

  隨着老齡化趨勢加劇,“銀發經濟”正成為消費增長的新藍海。《意見》提出,發展商業長期護理保險。支持發展老年旅游保險,鼓勵擴大旅游保險覆蓋面。相關舉措通過金融手段助力老年人“有保障、能出行、願消費”,為激發老齡群體的潛在消費力提供了制度支撐。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傳統‘先消費後保障’的路徑已經難以為繼。”陳輝&&,真正能夠激發消費潛力的,不是刺激一次性支出,而是通過建立多層次保障體系,消除居民對未來醫療、養老、護理支出的不確定性,從而提高當下的消費信心和消費意願。

  陳輝認為,《意見》將“優化保障體系”上升為金融支持消費的重要抓手,意義重大。通過養老金、年金險、護理險等長期保障産品,為家庭築牢未來生活的底線,也推動保險服務從“風險管理”向“生活服務”拓展,實質上是在消費體系中嵌入“托底機制”。

  近年來,長期護理保險作為鏈結老年照護服務與支付機制的重要工具,逐步進入政策與市場共推階段。保險機構不斷創新服務路徑,推動護理險與家庭照護服務的“打包式”設計,通過差異化保費設定和居家護理定點服務,既減輕了家庭負擔,也帶動了相關健康、康復産品的消費增長。例如,部分險企探索將失能評估、照護服務、待遇結算等流程整合為“一站式”服務,提升保障效率與服務可及性。

  東營市是山東省人口最少的地級市,但6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較高,其中不少是失能老人。中國人壽山東省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長期護理不同於一般養老服務,對服務的專業性要求更高,而當前不少地方仍面臨“服務不足”短板。為破解這一難題,中國人壽東營分公司積極參與當地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建設,聯合醫保部門探索適應區域特點的承保與服務模式。

  據了解,自2018年起,中國人壽東營分公司在墾利區率先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2022年東營市全面推行護理保險政策後,該公司承辦了全市居民群體項目,服務對象達177.8萬人。作為制度標準化建設的參與者,東營分公司協助制定《失能等級評定標準》《照護服務管理規範》等地方性文件,推動政策落地規範化。

  上述負責人&&,為提升服務質量,中國人壽東營分公司打造“專業護理+親情照護”雙軌服務模式,既提升專業水平,又保留人文關懷。同時,通過建立專職護理隊伍、定期開展技能培訓、配套信息系統建設等舉措,當地已逐步構建起一套標準化、科技化、溫情化的護理保險運行體系。

  陳輝認為,銀發消費並非傳統意義上的“老年消費”,而是更高質量、更多樣化的“新型消費”。政策引導金融産品與服務深度嵌入老年群體的生活場景,不僅是對未來養老不確定性的“對衝”,更有助於挖掘當下消費潛力的“引擎”。未來,商業保險有望在更多領域聯動政府資源與社會服務體系,構建起覆蓋“健康—養老—照護—出行”全過程的老年保障生態圈,為銀發經濟注入更強動力。

  業內專家認為,唯有建立覆蓋風險全周期的保障機制,才能讓家庭放下後顧之憂,敢於為更美好的生活提前消費、放心消費。金融活水的不斷注入,正推動“先保障、再消費”的理念落地生根,也為激發更多居民的消費潛能打開了新局面。(記者 武亞東)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