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天津6月25日電 記者手記|從夏季達沃斯論壇看“AI+”時代
新華社記者眭黎曦 周思雨
24日至26日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第十六屆新領軍者年會(“夏季達沃斯論壇”)正火熱進行。與會者奔走於各個主題的會議之間,但每當走過展覽區長廊,總會有人停下腳步,觀望一件造型獨特的蘑菇型展品,打量、拍照、互動,即使是較為寬敞的通道也會時常因駐足人群而堵塞。
這是一件名為“智能真菌”的藝術作品,由一位藝術家和一位人工智能(AI)專家共同創作而成。它通過AI系統計算,用蘑菇內的光影來模仿人類動作,並在不斷互動中影響人們的行為。藝術家借此來展示AI神經網絡,並提醒人們“重新思考人類在智能發展中扮演的角色”。
就在“智能真菌”旁邊,另一件由AI驅動的互動藝術裝置也吸引不少嘉賓合影留念。該裝置可捕捉來往嘉賓的肢體動作,在一個巨大的屏幕上實時生成類似油畫風格的視覺作品,並把藝術化後的嘉賓形象融入天津生態景觀和文化遺産中。
除了展示AI與藝術的結合,本屆論壇主場地演播廳外還設置了AI實際應用的沉浸式體驗。與藝術展區有所區別的是,這些實際應用的AI産品全部出自中國本土科創企業。
其中一隻人造的“靈巧手”引起不少與會嘉賓的興趣。它由“多維觸覺”和“AI視覺”雙模態組合而成,僅單手就集成1000多個多維觸覺傳感單元,同時輔助以高清AI手眼相機,通過融合算法可精準估算接觸物體的姿態。
來自一家英國企業的與會嘉賓西爾萬·巴克爾在“靈巧手”展&前不斷做出抓、握、捏等手部動作,這些動作被“靈巧手”的視覺傳感器一一捕獲,並同步進行完全復刻。“這太酷了!我覺得很有意思。”他説,中國的創新産品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中國的技術進步確實驚艷。”來自一家印度企業的與會嘉賓拉賈特·納朗告訴記者,“靈巧手”這樣的“AI+”産品反映出中國AI強大的實際應用水平。
AI的熱度不僅體現在展區,更延伸至論壇討論中。“AI助力工廠轉型升級”“打造AI智能體經濟”“AI的哲學性思考”……諸多分論壇直接將AI作為討論主題。
隨着技術的不斷發展,AI正賦能各行各業,引領人們進入“AI+”時代。中國在這條創新之路上的探索,正為全球科技發展提供更多可能。世界知識産權組織2024年7月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至2023年,中國生成式AI專利申請量超3.8萬件,居世界第一。
世界經濟論壇董事會成員朱民&&,在中國,AI得以廣泛應用,且應用場景非常豐富,中國AI技術的強項在於實體與軟體的結合,“中國的電動車、機器人,這些産品的發展都植根於製造業和軟體的深度結合”。
“中國的AI技術水平在世界屬於第一梯隊,它的發展給整個世界帶來驚喜。”中日韓合作秘書處秘書長李熙燮接受記者採訪時説,他到訪過中國一些發展AI技術的企業,感覺到“中國AI的發展速度跟中國高鐵一樣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