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上海5月27日電(記者楊有宗)記者從上海自貿試驗區管委會保稅區管理局(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管理局)獲悉,《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近日獲批,國際商務合作區建設邁入新階段。該規劃將通過空間設計與制度創新的協同,促進全球資源要素在區域內的集聚與高效配置。
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規劃面積0.88平方公里,依託浦東國際機場與上海東站“空鐵融合”優勢,國際商務合作區致力於試點探索更高水平的跨境商務規則與便利化政策。
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管理局副局長趙峰介紹,作為全國首個同時便利人員、行李物品、貨物進出的特殊功能區,這一國際商務合作區在制定規劃之初,就試圖打破傳統CBD(中央商務區)固化模式,區域內採用“模塊化網格系統”,每個空間單元均可靈活重組,形成適應未來産業演變的“彈性”生態圈。
據介紹,國際商務合作區投入運行後,境外人員搭乘國際或地區航班自浦東國際機場入區,無須核查中國簽證等入境許可,憑商務合作區綜合管理機構備案的有效邀請,可停留30天,並可根據需要申請延期。
規劃還進一步明確如何在“開放便利”與“風險管控”之間取得平衡,包括將引入智慧、無感的風險管控理念,在保障安全、高效管理的同時,最大程度減少人員、物資流動過程中的阻礙與不便。
“國際商務合作區的規劃,跳出了傳統交通樞紐集散中轉的單一邏輯,通過功能賦能、服務提質、場景黏合等策略,推動傳統交通節點的過境屬性進一步升級,最終形成‘流量—留量—增量’的良性循環。”趙峰説。
目前,上海東方樞紐國際商務合作區各項建設工作有序推進。按計劃,2025年年底前要實現先行啟動區封閉驗收和基本功能落地運行。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