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丨匯聚國際耐心資本 香港助力創科企業發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6 21:49:25
來源:新華網

財經觀察丨匯聚國際耐心資本 香港助力創科企業發展

字體:

  新華社香港5月26日電 題:匯聚國際耐心資本 香港助力創科企業發展

  新華社記者林迎楠

  “耐心資本投資於未來。相比其他的投資人,耐心資本在投資年期上較具靈活性,同儕之間自然可以成為彼此信任且願景較為相近的長期夥伴。”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日前對新華社記者説。

  資金支持、産業對接、融資服務……耐心資本“陪伴式”服務為創科企業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而香港作為連接境內外的重要紐帶,也為內地創科企業與國際耐心資本搭建了合作&&,提供直接融資的渠道。

  近日舉辦的國際耐心資本論壇上,全球約80家耐心資本機構匯聚香港,總資産管理規模達20萬億美元,所涉及地區共佔全球本地生産總值超過50%,涵蓋主權基金、退休基金、大學基金、家族辦公室、企業創投機構等。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這些國際耐心資本管理者普遍看好中國及亞洲地區的創科發展和龐大的應用市場,認為目前是投資的好時機,希望通過港投公司接觸更多具潛力的科技企業。而對於創科企業來説,接觸到更多的潛在投資人和長期資金,有助加速資本與創科企業的對接,更有力支持科技研發創新與落地轉化。

  作為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國際創科中心及國際金融中心,香港可高效匯聚人才、創科機遇及金融三大要素。陳家齊説,近來更見國際人才、企業及資金加速流入香港,或經香港進入內地的趨勢。這些條件讓國際投資者可以通過香港成熟的資本市場,對接及投資不同融資階段的高素質創科企業。

  香港經濟學家、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認為,香港作為“超級&&人”,不僅為內地創科企業提供多元化跨境融資渠道,也協助連接內地創科企業與全球市場、産業鏈和合作夥伴。香港同時作為“超級增值人”,通過其國際化&&、專業服務和資源整合能力,推動企業技術研發與産業升級。

  “當國際耐心資本匯聚於香港,實際上為內地創科企業打開了‘離岸資本補給港’。”香港博大資本國際行政總裁溫天納強調,尤其對尚未符合A股上市條件,或希望接觸美元基金、生物科技專項基金等資源的企業而言,香港提供了一個制度透明、法治保障以及連接國際投資者的跳板。這不僅體現在資金層面,更在於資本背後帶來的國際網絡、市場準則與治理經驗,對創科企業的發展軌跡産生正面引導。

  為更好利用香港財政儲備促進本地産業和經濟發展,香港特區政府2022年成立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管理特區政府“未來基金”旗下的4隻基金,起始管理規模為620億港元。

  陳茂波在今年的財政預算案中透露,港投公司作為耐心資本,在爭取中長期投資回報的同時,牽引更多前沿科企及耐心資本匯聚香港,加速構建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和産業鏈的上、中、下游發展。據統計,在已投資項目中,港投公司每1港元的投資就拉動了4港元的長期資金跟投。

  在選擇投資項目與合作夥伴方面,陳家齊&&,港投公司一方面要從比較長期的角度去看,另一方面要融入國家大局,加速培養新質生産力,此外要為國家、為香港帶來更多新動能,培養更多新業態。

  港投公司目前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新能源/綠色科技三大投資領域,在已投資的超過100個項目中,創科是焦點,人工智能及具身智能等是主要增長點。陳家齊介紹,目前已投項目均發展良好,其中5到10家相關企業已經有在港交所IPO的計劃。

  香港的資本市場,包括創新板以及近年推出的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機制,正嘗試容納更多尚未盈利但技術潛力高的公司。溫天納指出,這為耐心資本提供了退出機制與增值&&,也讓初創企業有了更清晰的資本路徑。

  此外,香港也在積極建構初創生態,例如通過香港科技園、數碼港與InnoHK&&,不僅提供資金配對,更結合科研機構與跨境法律、財務、知識産權等專業支援,讓初創企業能在“實驗—孵化—擴張”階段中持續獲得增值服務。

  “借助香港完善的創科生態體系,內地創科企業能夠加速成長,扎根本地,邁向國際。”梁海明説。

  溫天納認為,香港的關鍵性不止於“吸金”,更在於構建一個可信賴的資金與創新交流場域,讓耐心資本的“長期”屬性能轉化為初創企業的“長遠”競爭力。

【糾錯】 【責任編輯:邱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