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易方達、華夏、南方、富國、廣發、嘉實、匯添富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集體公告,旗下浮動費率基金産品發行定檔,均將於5月27日開 啟發行,多數産品將於6月中下旬結束認購。此前,首批共26隻新型浮動費率基金已獲證監會註冊,在一週左右時間內完成了申報流程。
據了解,首批産品均設置了1.2%(基準檔)、1.5%(升檔)、0.6%(降檔)三檔費率水平。投資者持有一年以後贖回産品時,基金管理人將會根據産品年化收益水平與業績比較基準的對比情況,來計提不同檔次的管理費。
若年化收益水平基本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年化收益水平跑輸業績比較基準3%的,適用低檔費率;取得正收益且年化收益水平跑贏業績比較基準6%的,適用升檔管理費率。若投資者在一年以內贖回産品,則不適用分檔安排,一律按基準檔費率收取管理費。
總體來看,儘管此前市場已有部分浮動費率類基金産品,費率與基金規模、持有時長或收益挂鉤。但此次新上報的産品與過往浮動費率産品明顯不同,在費率機制上做了重大革新:
一是管理費率挂鉤投資者持有一定時間後的實際收益情況以及相較業績基準的表現,更強調投資者最佳利益導向,並首次將費率細化至“單客戶、單份額”維度,真正實現“千人千面”差異化。二是明確錨定業績比較基準,激勵基金管理人不斷提升投資能力、完善投研體系,強化對長期超額收益的挖掘。三是採用開放式運作模式,兼顧投資者長期投資與流動性管理的需求。新機制下的“新基金”對各家基金公司的綜合運營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年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提出25條具體舉措,其底層邏輯始終錨定“投資者利益至上”的核心價值,聚焦投資者回報與行業長期發展。其中,對主動權益類基金收費機制的改革受到行業高度關注。《行動方案》提出,對新設立的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大力推行基於業績比較基準的浮動管理費收取模式,對符合一定持有期要求的投資者,根據其持有期間産品業績表現確定具體適用管理費率水平。明顯低於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
“強化投資者利益綁定能夠重塑基金公司盈利模式。”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未來,浮動管理費機制有望在公募行業持續推廣。對業績差的基金降低管理費,通過“浮動費率”機制打破“旱澇保收”,倒逼基金公司重視投資者回報。進而,基金公司有望實現從“重規模擴張”轉向“重長期回報”的轉型過程,不斷提升投資者獲得感。而推進高管與基金經理“跟投+鎖定期”的機制,能夠減少短期套利行為,約束基金經理為追求短期排名而“追漲殺跌”的現象,推動“受人之托、代客理財”的本源回歸。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李湛對記者&&,《行動方案》推動基金管理費從固定收費模式向與業績挂鉤的浮動機制轉變,強化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者之間的利益聯結。特別是對主動管理型權益基金,管理費率將根據基金在持有期內的業績相對表現進行分檔收取,行業頭部機構率先推進,為投資者提供更具性價比的選擇。
《行動方案》發布後,多家基金公司積極響應。5月16日,中國證監會官網顯示,易方達、招商、中歐、富國、華夏、嘉實、景順長城等26家基金管理人申報了一批主動管理權益類基金,包含易方達成長進取混合、富國均衡配置混合、中歐大盤智選混合、招商價值嚴選混合等。該批産品5月19日獲得受理,5月23日正式獲得證監會發行批文,在一週時間內完成了“通關”流程。
隨後的5月24日,16家基金公司集體公告,旗下浮動費率基金産品發行定檔,均將於5月27日開 啟發行,多數産品將於6月中下旬結束認購。
從基金合同來看,以華夏瑞享回報混合為例,若投資者贖回基金份額時持有期限不足一年,按1.20%年費率收取管理費。若持有期限達到一年及以上,則根據持有期間年化收益率確定對應的管理費率檔位:若持有期間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年化超額收益率在-3%及以下,僅收取0.60%年費率;若持有期間相對業績比較基準的年化超額收益率(扣除超額管理費後)超過6%且持有收益率為正,適用1.50%年費率;其他情形適用1.20%年費率。
中歐基金表示,為了督促引導基金經營機構矯正發展地位、更好地發揮市場功能,助推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和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勢在必行。此次浮動費率産品的創新,不僅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生需求,更是行業深化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關鍵一步。
據了解,除了首批獲註解冊産品的管理人外,還有其他眾多管理人對開發新模式産品表達出興趣並積極籌備,預計未來會有更多此類産品獲批問世,新模式浮動管理費率産品將實現常態化供給。(記者 羅逸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