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線齊頭並進 腦機接口産業化進程加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5/26 09:59:33
來源:經濟參考報

多路線齊頭並進 腦機接口産業化進程加速

字體:

  腦機接口是通過神經工程實現大腦與外部設備信息交互的交叉前沿技術,在醫療、教育、游戲等領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已成為全球科技競逐的重要賽道。今年以來,從前瞻性臨床試驗到臨床試驗,再到臨床應用,侵入式、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多技術路線的每一次突破性進展都意味着腦機接口産業化落地進程又邁進一步。

  “戴上帽子無線接通信號,腦袋已經可以很好地控制光標了。玩賽車游戲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大腦發出信號,用意念直接操控小車避障。”術後僅一個多月,國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前瞻性臨床試驗(FIM)近日迎來階段性新進展,一位四肢截肢多年的受試者的康復訓練仍在持續進步中。

  重獲“掌控感” 侵入式技術路線迎來新突破

  今年3月25日,上述前瞻性臨床試驗受試者在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完成手術。試驗的順利開展也意味着,在上海市級科技重大專項、市科委戰略前沿腦機接口專項支持下,階梯醫療成了全球範圍內第二家、中國第一家進入産品臨床試驗階段的侵入式腦機接口公司。

  圓形、直徑26毫米、厚度不到6毫米、電極直徑為頭髮絲的1/100——近日,在階梯醫療位於上海的實驗室,公司創始人、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研究員趙鄭拓向記者展示了公司自主研發的腦控植入體及系統運行方式。

  “這款植入體的尺寸只有馬斯克旗下腦機接口公司Neuralink産品的一半。我們採用超柔性電極設計方案,通過微納加工工藝和材料科學創新,把電極做到細胞尺寸且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機械性能。”趙鄭拓介紹道,“只需在顱骨上開一個3至5毫米的微孔,用成熟的神經外科微創穿刺技術就能完成。植入後可與腦組織形成‘無瘢痕’界面,長期穩定記錄神經信號,將大腦活動傳輸出來並翻譯成對外部設備的各種控制指令。”

  “受試者良好的術後恢復情況,將加快推動第一代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的註冊取證進度。我們計劃今年開展3至4例前瞻性臨床試驗,明年初開啟大規模多中心註冊臨床試驗,預計將開展30至40例植入手術。如一切順利,有望於2028年實現産品上市。”趙鄭拓稱。

  記者了解到,從前端電極到系統,階梯醫療已實現研發、設計、生産、測試整個鏈條的自主可控。“我們希望在國內建立起首套MEMS醫療器械級別的神經電極産線,使得腦機接口原本前端的傳感器從實驗室概念,變成真正成熟可靠的、可量化生産的産品。”趙鄭拓&&,除了短期聚焦運動功能重建、語言解碼等産品,公司長期還計劃結合大語言模型與具身智能機器人,持續探索人機共生新形態。

  關鍵技術多點突破 未來賽道前景可期

  從科學幻想到前沿基礎研究探索,從顛覆性技術突破到走出實驗室在應用領域鋒芒初顯,腦機接口邁向産業化的進程近年來可謂“突飛猛進”。除了侵入式腦機接口系統前瞻性臨床試驗,來自不同科研團隊多個技術路線探索也正不斷取得進展。

  前瞻産業研究院的《2025腦機接口藍皮書》顯示,中國已經涌現出一批腦機接口創新企業。其中,採用非侵入式技術路線的公司包括強腦科技、腦陸科技、柔靈科技、愛朋醫療、三博腦科等,而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産品也已有量産,商業化落地初見成效。

  半侵入式方面,清華大學醫學院洪波團隊與博睿康合作的技術無線微創植入腦機接口NEO,與Neuralink腦機接口不同。該項技術是把電極放在大腦硬膜外,採用近場無線供電和傳輸信號。其中,一位接受臨床試驗植入手術的椎脊髓損傷患者,在術後第三天能夠下床坐輪椅。這款産品在去年8月成為我國首款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的腦機接口産品。

  同樣為半侵入式的“北腦一號”由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牽頭成立的北京芯智達神經技術有限公司成功推出。把薄如蟬翼的電極片貼在硬腦膜上,癱瘓病人術後10天就能用意念控制運動,漸凍症失語患者可以實現近百個中文詞的交流能力……據介紹,完成人體植入後,首位植入患者很快就實現了用大腦隔空操控機械臂抓握水杯喝水,還可以做出一些手部動作。接下來,北京腦科學與類腦研究所所長羅敏敏介紹,“北腦一號”也會繼續優化,最快有望在今年年底通過申報,正式走入註冊臨床試驗階段。

  既能做運動解碼,又能做漢語語言解碼,另一家侵入式腦機接口公司腦虎科技也在今年開展了語言解碼臨床試驗研究並取得突破。與此同時,高通道電生理記錄系統開發等方面也持續推進中。如,滿足侵入式腦機接口日益增長的記錄通量需求,無錫深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已完成自研1024通道電生理記錄系統的研發和産品化,4096通道系統的技術驗證工作也已完成並在進行功能樣機開發。

  “攻堅”腦機産業 多方助力産業化進程提速

  根據諮詢機構麥肯錫預計,2030年至2040年間,全球腦機接口僅在醫療領域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達400億至1450億美元。當前,我國腦機接口産業已涌現大量初創企業。前瞻研究院統計顯示,相關專利申請量、融資事件數量及金額均有大幅增長,並有百家企業的産品進入臨床階段。初創企業們不斷創新突破的背後,離不開政府層面、耐心資本等各方支持。

  資金層面,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識産權與創新發展中心的統計,全球腦機接口行業投融資活動在2020年進入活躍期,年投資事件超過20起,投資總額超過16億美元。截至2025年2月,全球腦機接口領域投融資事件超過1500起,總金額接近100億美元。其中,中國相關事件超過200起,總金額接近20億美元。

  如階梯醫療在今年2月完成3.5億元B輪融資,創國內植入式腦機接口領域融資紀錄,由啟明創投等機構領投;同年1月,傲意科技宣布完成近億元B+輪融資,由華發集團領投,廣大匯通、合盈資本跟投;去年11月,博睿康完成了D輪融資簽約並全面展開産品臨床試驗;強腦科技目前也已完成多輪融資。

  政策層面,各地發展目標明晰。北京、上海年初相繼&&了《加快北京市腦機接口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30年)》及《上海市腦機接口未來産業培育行動方案(2025-2030年)》。其中,北京市在方案中提出,到2027年要加速推動一批腦機接口新技術、新産品、新模式在多場景的落地應用。

  上海在方案中明確,2027年前推動5款以上侵入式、半侵入式腦機接口産品完成臨床試驗;面向康復、教育、娛樂等領域,鼓勵企業開展非侵入式産品研發與産業化。同時,引育5家以上具有腦機接口核心技術與産品研發能力的自主創新企業,10家以上産業鏈上下游國內骨幹企業。

  5月12日,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等8部門聯合印發實施《四川省腦機接口及人機交互産業攻堅突破行動計劃(2025—2030年)》提出,到2027年,産業鏈關鍵環節取得重點突破,産業生態基本構建,建成一批産業發展集聚區。引育産業鏈骨幹企業,同步推進侵入式、非侵入式兩種腦機接口技術路徑,完成3款侵入式和5款非侵入式腦機接口産品的研發及醫療器械註冊,加快實施省內首例侵入式腦機接口手術,開放醫療健康場景,實現年服務醫療患者超5萬人次。到2030年,四川還計劃引育10家鏈主企業、100家專精特新企業和200家創新型中小企業。

  從産業發展趨勢看,業內人士&&,隨着技術和産業化落地縱深挺入,應用場景將深度滲透醫療康復領域,廣泛應用到多類疾病診治,同時從醫療康復場景向泛化場景延伸。未來,腦機接口有望重塑醫療、教育、工業等領域的交互範式。(記者 韋夏怡)

【糾錯】 【責任編輯: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