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抹茶能撬動多大市場?中國西南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給出了答案:2024年,這裡的抹茶銷量突破1200噸,産值突破3億元,産品遠銷日本、美國、法國等海外市場。
全球背景下,中國抹茶異軍突起,預計2025年總産量將超過5000噸,穩居全球最大生産國。其中貴州的産量佔到全國的四分之一,遠銷海外40多個國家和地區。
從中國西南腹地梵凈山下的貴州茶園,到富士山下的日本茶室,一抹茶香正跨越山海,續寫千年抹茶文化的跨國對話。
“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一千多年前,唐代陸羽就在《茶經》中稱讚貴州茶“其味極佳”。
貴州地處雲貴高原,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寡日照,雲霧滋養的茶葉富含氨基酸和茶多酚。截至2024年,貴州省茶園面積穩定在700萬畝,位居全國前列。
4月16日拍攝的貴州省銅仁市江口縣九龍山茶園(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地處世界自然遺産地梵凈山腳下的江口縣,曾被列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7年,江口縣引進貴茶集團,在當地投資建設高標準抹茶産業園生産抹茶。以龍頭企業為引領,聯合聯盟企業和農戶帶動茶農增收。目前,全縣茶園達16萬餘畝,其中近五分之一用於抹茶生産。
“我們以歐盟標準為質量標準,與國際權威檢測機構歐陸分析、SGS共建質量管理體系。”貴茶集團董事長蒙祖德介紹。
4月14日航拍的貴茶産業園“全球最大的抹茶單體精製車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入春以來,江口縣連綿起伏的茶山裏,一壟壟茶樹舒展新綠。晨光初露,茶農們穿梭在茶壟間,忙着采收鮮嫩茶青。這些新鮮茶葉,要歷經遮陰覆蓋、蒸汽殺青、冷卻烘乾、梗葉分離、二次乾燥、消毒滅菌、精細研磨等二十余道工序,方能“華麗轉身”成抹茶成品。
“農戶專心種茶,聯盟企業做好碾茶初加工,我們做好抹茶精製,整個産業鏈從茶園種植到碾茶加工。”蒙祖德説,通過該模式,銅仁抹茶産業做到了統一種植管護技術、統一農資管理採購、統一生産加工技術、統一歐盟質量要求、統一包裝市場銷售,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鏈。
銅仁市先後摘得“中國抹茶之都”“中國高品質抹茶基地”稱號,江口縣也被譽為“世界抹茶超級工廠”。
中國抹茶的前世今生
抹茶,就是茶葉經過特別工藝處理後形成的粉末狀茶品,最早起源於魏晉時期,當時被稱為“末茶”,在宋代發展至鼎盛。
4月14日,工作人員在貴茶産業園內用抹茶粉製作茶飲。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宋代的團茶餅製作工序繁瑣,導致精緻奢華的飲茶風氣僅在上層社會中流行。明太祖朱元璋登基後,下令“廢團改散”,並勒令“惟採芽茶進貢”,推動茶葉的製作與品飲方式發生了巨大變革,飲茶方法也逐漸被沸水沖泡茶葉的“散茶撮泡法”所取代,一直延續至今。
一海之隔的日本,結合唐宋時期的茶藝,經過多年工藝改良,將抹茶産品發展至今。
今天的抹茶,與歷史長河中的“末茶”相去甚遠,作為跨品類應用的食材,它能融入飲品、烘焙、冰淇淋乃至護膚、保健品領域。
4月14日,工作人員在貴茶産業園的抹茶生産車間內工作。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回過頭”來發展抹茶,市場雖巨大卻無先例可循。貴州的茶廠選擇“請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道路。
貴州高原明珠茶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何玉川,2017年開始與貴茶集團合作,提供碾茶。本想大幹一場,結果2018年首條生産線投産即遇“滑鐵盧”:兩三百畝茶園的鮮葉製成14噸碾茶,經檢測竟無一斤達標。
“當時全軍覆沒,發現茶園管理和設備等方方面面都存在盲區,幾乎幹不下去。”何玉川説。
2018年何玉川與同伴赴日本考察學習。肥培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茶園修剪……回國後,何玉川將細節落實在茶園管理中。經過兩年調整,團隊不僅實現碾茶合格率100%,而且質量上乘。
與碾茶初加工技術一起昇華的還有抹茶精製技術。“貴州和日本茶樹的品種、生長環境、氣候土壤差異很大,我們一開始照搬日本的製作經驗,經過多次嘗試仍然失敗。我們意識到,必須將抹茶的製作工藝根據本土條件進行調整。”貴茶集團技術研發部副經理汪璐説。今年以來,江口生産的4噸抹茶已出口日本,預計另有6噸將陸續發往日本。
隨着先進採茶和管護茶園技術逐漸推廣,在梵凈山腳下,越來越多的農戶轉換至抹茶“賽道”,實現增收致富。
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報告,全國832個原國家級貧困縣中,有337個縣以茶葉作為扶貧支柱産業,近百個縣依託茶産業實現脫貧。長期以來,在貴州,茶産業是重要的興農富農産業。
“傳統茶一人一天採20斤茶青就不錯了,碾茶一人一天可以收割600斤,我們還在茶樹下種鹿茸菇,提升茶園綜合産值。”江口縣怒溪鎮鎮長陳紫月説,碾茶適合機採,人力成本低,農民發展的積極性高。據了解,銅仁抹茶産業輻射帶動茶農近10萬人、人均增收2500元左右。
“圈粉”年輕一代
“從潮飲到各類消費品,抹茶正在‘圈粉’年輕一代。”貴陽市貴茶潮飲烘焙概念店負責人陳小雪説。這位“90後”姑娘曾在五星級酒店製作法式甜點。她看準抹茶市場潛力,2022年加入貴茶潮飲烘焙概念店。
5月15日,在江口縣一家抹茶産品體驗店,顧客展示抹茶冰淇淋。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店內貨架上,抹茶雪花酥、抹茶奶糕等數十種抹茶産品琳瑯滿目,陳小雪每個月都會研發新品。2024年,門店銷售額突破400萬元,同比增長122.2%,其中70%的消費者都是年輕人。該店還在貴陽發展了20多家經銷商。
除了豐富多元的産品,抹茶背後的文化也吸引着年輕消費者。在銅仁市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抹香集”抹茶文化體驗中心不僅展示了抹茶的歷史、製作工藝,還能讓游客體驗宋代點茶技藝。
5月14日,在江口縣貴茶産業園茶室,茶藝師在製作抹茶茶飲。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貴茶集團敏銳捕捉到市場機遇,投資5000萬元成立貴貴抹茶食品有限公司。公司規劃建設4條抹茶食品生産線,設計年産能達4000噸。初期,工廠將推出4個品類80余個品種的抹茶産品,並通過商超和電商&&將抹茶産品送到千家萬戶。
從“世界抹茶超級工廠”的成長之路,到“中國式抹茶”的探索之路,一杯抹茶的“跨山越海”之旅仍在繼續。
策劃:衛鐵民、劉暢
記者 歐東衢、李驚亞、吳思、楊焱彬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貴州分社 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 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