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財經觀察丨“0糖”疑惑調查-新華網
新華網 > 時政 > 正文
2025 05/22 20:45:21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財經觀察丨“0糖”疑惑調查

字體:

  新華網北京5月22日電 題:“0糖”疑惑調查

  新華網記者 游蘇杭 劉淼 高暢

  隨着各地氣溫逐漸升高,“0糖”飲料成了不少人的心頭好。在滿足味蕾的同時,又無需擔憂過多的糖攝入,被不少消費者視為夏日最佳單品。儘管這類飲料的價格並不低,卻憑藉“健康牌”頗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0糖”飲料熱度飆升的同時,與之相伴的爭議也層出不窮。“0糖”飲料真的不含糖嗎?“0糖”“無糖”“不加糖”到底有啥區別?究竟是健康“救星”還是消費“陷阱”?

  滿足“既要又要”心理

  林女士是無糖飲料的重度愛好者,幾乎每天午飯後,都會買一瓶。

  談起購買無糖飲料的初衷,林女士説,“好喝還沒負擔,算是滿足了我‘既要又要’的心理。”

  像林女士這樣想法的人並不在少數。據艾媒諮詢發布的《2024-2025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研究及消費者洞察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45.5%的消費者在購買無糖飲料時注重其健康、減脂效果。

  “無糖飲料對標的是‘解渴場景’,搶佔純凈水市場份額。”中國副食流通協會營銷總監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趙府&&。

  隨着健康消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無糖化、低糖化飲料漸成市場熱門品類。

  記者走訪多家商超便利店發現,無糖飲料多擺放於消費者伸手可及的“黃金位置”。粗略統計,無糖飲料已佔據飲料貨櫃的半壁江山。

  “早些年,其實想買無糖並沒那麼容易。當時只有東方樹葉、三得利之類的茶飲是無糖,但近幾年主打‘無糖概念’的産品、牌子都多了不少。”林女士説。

  記者觀察到,目前市面上在售的無糖飲料産品品類豐富,包含氣泡水、茶飲料、黑咖、功能飲料等,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需求。

  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無糖飲料行業市場規模達到401.6億元,同比增長101.2%。預計到2028年市場規模有望達815.6億元。

  “0糖”≠沒有糖

  圖為北京某超市貨架上的無糖茶飲。新華網記者 高暢 攝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市面上在售無糖飲料名目繁多,“無糖”“0糖”“無添加糖”……種種稱呼讓人疑惑。

  “0糖”飲料應如何準確定義?是否所有“無添加糖”産品都符合“0糖”標準?

  首先要明確,“0糖”≠沒有糖。

  “根據《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GB 28050—2011)規定,‘0糖’指每100克固體食物或每100毫升液體食物中糖含量 ≤0.5克,並非真的飲品裏含糖量為0。”福州大學附屬省立醫院臨床營養科、老年醫學中心主任林帆&&,“這裡的糖包括天然存在的糖和人工添加糖。”

  “‘無添加糖’産品不一定都符合‘0糖’標準。”林帆&&,“有些産品雖不添加蔗糖、葡萄糖等常見糖類,但可能添加了果葡糖漿、結晶果糖、蜂蜜、濃縮果汁、果醬等,這些成分仍含有糖,所以不能簡單認為‘無添加糖’就等同於‘0糖’。”

  “‘0糖’可作為顯著標識,但需確保不誤導消費者。”廣西大學糖業及綜合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李凱建議,企業應將“0糖”飲料代糖含量透明化,並換算成等量蔗糖進行標注,以便消費者更直觀地了解飲品的糖分構成,進而做出更科學、理性的消費選擇。

  那麼無糖飲料的甜味又是從何而來?秘密在於“代糖”。

  “部分無糖茶飲料,會適量添加代糖,以保證其甜美口感。”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主任鐘凱&&,“代糖一般分為糖醇類、人工合成甜味劑和天然植物來源甜味劑。”

  從生産工藝來看,人工代糖主要是以化學方式合成,大家熟知的糖精、甜蜜素、三氯蔗糖、阿斯巴甜都屬於此類;天然代糖則是從植物中提取而來,例如甜葉菊苷、羅漢果甜苷;糖醇大多依靠微生物發酵獲得,木糖醇和赤蘚糖醇就是典型代表。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為了打造更理想的口感,市面上多數飲料産品通常會選用3 種及以上的甜味劑進行搭配。”鐘凱&&。

  代糖之所以能在無糖飲料中廣泛應用,成本優勢是關鍵因素。這裡有一個關鍵詞“甜價比”,指的是單位蔗糖價格下,能夠實現的相對於蔗糖的甜度倍數。

  “數字越大,意味着實現同等甜度越便宜。”鐘凱説。

  智研資訊公布的數據顯示,在甜味劑中,甜價比最低的是糖醇類甜味劑,其中木糖醇只有0.04,赤蘚糖醇只有0.07;其次是天然甜味劑,甜菊糖苷是0.91,羅漢果甜苷是0.21;最高的是人工類甜味劑,甜蜜素和安賽蜜是3.33,阿斯巴甜是2.5,三氯蔗糖是3.25。

  據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食品消費提示,以阿斯巴甜為例,1克阿斯巴甜的甜度等同於200克蔗糖。在保證相同甜味口感的前提下,用阿斯巴甜完全替代蔗糖,熱量可降至原來的1/200,使用成本僅約為蔗糖的1/6。

  鐘凱坦言,“甜味劑的起甜速度、甜感飽滿度、後味等指標很難100%模擬糖的味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代糖健康嗎?

  不少人認為,代糖熱量低甚至無熱量,用代糖替代傳統糖類,就能輕鬆實現健康飲食。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

  “目前,已有多項科學研究揭示了代糖的健康風險。”李凱&&。

  多位受訪專家&&,當人體攝入甜味物質時,無論其是否含有熱量,都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長期飲用“0糖”飲料,可能使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代糖的代謝途徑與蔗糖不同,多數代糖不會被身體完全吸收或只部分吸收,對血糖水平的影響較小,不會像天然糖類那樣快速引起血糖的大幅波動。但部分人工合成代糖可能存在潛在健康風險,長期大量攝入可能干擾人體的血糖調節機制、影響腸道菌群等。”林帆解釋。

  消費者往往還忽略了“0糖”飲料中可能存在的其他添加劑和成分,如咖啡因、防腐劑等,這些成分也可能對健康産生不良影響。

  “雖然代糖在適量食用的情況下被認為是安全的,但不同人對代糖的耐受性可能存在差異,且長期大量攝入代糖可能存在潛在健康風險。”林帆&&。

  林帆建議消費者在選擇“0糖”飲料時,可優先選擇天然甜味劑,如甜菊糖苷、羅漢果甜苷、赤蘚糖醇等,這些甜味劑通常安全性較高,且熱量較低或無熱量。若選擇含人工合成甜味劑的飲料,要注意其使用範圍和限量。(策劃:萬方 主筆:游蘇杭 劉淼 高暢 參與報道:牙舉成、劉璐、程立葳)

【糾錯】 【責任編輯:吳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