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 題:“奔縣游”走紅,能否成為縣域經濟新風口
新華網記者 萬方 游蘇杭 陳凱茵
看“村超”、體驗採茶……近年來,一些縣城成了不少旅游愛好者的“心頭好”。
攜程發布的《2025“五一”大數據預測報告》顯示,“五一”假期縣域市場旅游熱度同比增長25%,增速高出高線城市11個百分點。木鳥民宿&&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17日,縣域游訂單同比增長126%。
圖表來源:攜程《2025“五一”大數據預測報告》
縣域旅游的火熱,讓安吉、隰縣、榕江等不少曾經陌生的名字被大眾熟知,有的持續創新吸引游客反復“打卡”。
縣域旅游緣何升溫?這股熱潮是“曇花一現”嗎?透過“奔縣”潮,看懂背後邏輯與機遇。
“奔縣”正熱潮
“真的挑花眼了!”來自上海的邱女士説,家裏有學齡前的孩子,她並不想舟車勞頓,因此打算把五一假期目的地選在浙江安吉。“從上海開車出發3個小時左右就能到雲上草原、竹博園這些‘遛娃聖地’,既可以看自然景觀又可以看大熊貓,感覺非常適合親子游。”邱女士説。
2025年3月22日,在新疆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彩雲人家”民俗村,當地村民與觀眾分享食物。 新華社記者 徐宏岩 攝
像邱女士這樣的游客不在少數。據《全國縣域旅游發展研究報告2024》顯示,2023年全國1866個縣域旅游總收入平均值為42.95億元,接待游客總人數平均值為508.27萬人次,同比分別增長41.19%、35.18%。
“縣域在保持地方特色方面更具優勢。”中國旅游研究院長江旅游研究基地首席專家羅茲柏&&,縣域作為連接城鄉的樞紐,既具備鄉村的特質,又能提供相對完善的服務設施。滿足了當代旅游者對“松弛感”“在地體驗”的追求。
“現在的旅行者更理性,更注重旅游的質價比。相較於節假日期間人滿為患、物價高昂的傳統熱門旅游目的地,縣域游優勢顯著,游客花費同樣的金額,能收穫更高質量的服務和更好的體驗。”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産業研究院教授吳麗雲&&。
“這一系列轉變折射出,經濟社會發展到新階段後,消費者對‘舒適體驗’的追求超越對‘到此一游’的執念。”浙江省文化和旅游發展中心副院長王相華&&。
除旅游觀念上的變化外,縣域旅游的供給質量也在提升。2023年全國A級旅游景區的縣域覆蓋率,已由2012年的73%提升至93%。
2025年3月19日,一列高鐵列車行駛在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長臨河鎮合福高鐵線路上(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杜宇 攝
交通網絡完善讓“奔縣”不再困難。目前“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覆蓋全國超過80%的縣,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且仍在延展、織密、提速。
“縣域游的走紅絕非偶然,其中一個重要推動力就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全面升級。”王相華進一步舉例,“從各類縣域旅游排行榜中可以看出,浙江省上榜的縣居於前列。但仔細觀察榜單就會發現,排名靠前的縣域大多集中在杭州和上海周邊區域。這種現象揭示出,縣域旅游的繁榮往往需要依託、背靠大城市輻射效應,具備完善的交通網絡和高質量的基礎服務配套。”
“出圈”基因
中國的縣城數以千計,有的地方走紅後,便引來爭相模仿,“想你的風”吹到了全國各地,“出圈”的卻寥寥。
小城“出圈”的關鍵是什麼?
“00後”游客陳先生分享了一段今年春節的縣城旅游體驗。
“在福建莆田下面縣城的那些天裏,拆桔塔、游板凳燈、楓亭萬人大游燈,各式各樣的活動目不暇接。當地老小都在為這些活動忙碌,非常熱鬧。沉浸感拉滿!”陳先生説,“如果有機會,我還想帶我父母也來感受一下。”
2025年福建省莆田“尾暝燈”文藝踩街活動舉行。這是活動開場的舞龍舞獅表演。(2025年2月26日攝)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不同於後天‘移植’的古鎮古街,這種在地文化是縣城的核心競爭力,老百姓參與度高,極具生命力,是避免同質化的關鍵。”吳麗雲&&,比如近年來“出圈”的“村超”“村BA”有相似特點。
記者觀察到,2024年全國縣域旅游綜合實力百強縣名單裏,排名靠前的多圍繞當地特色構建競爭力。例如江蘇常熟依託“鐵琴銅劍樓”等稀缺藏書文化資源,打造虞山徒步線路與輕越野賽事,以文化體驗與生態運動的差異化組合激活全域旅游;湖南瀏陽深耕“花炮之鄉”非遺IP,舉辦多場沉浸式焰火秀吸引游客;山東曲阜以孔子故里世界文化遺産為核心,開發 “祭孔大典”“孔廟開筆禮”等沉浸式體驗,走出一條中華傳統文化IP創新轉化的路徑。
“現在各地政府對文旅發展的認知也在發生轉變,決策者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文旅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在於挖掘地方獨特的風土人情、美食文化等差異化資源,而非盲目追求大拆大建或淺層時尚化。”王相華&&。
2025年2月15日,觀眾在湖南省瀏陽市天空劇院觀賞“春焰啟幕 星耀瀏陽”周末焰火秀。新華社記者 薛宇舸 攝
王相華&&,以浙江為例,近些年,浙江省系統推進的“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和“文旅資源普查”等工作,為地方文旅發展打了很好的基礎,也引導了各地深入梳理本土文化脈絡。
為經濟發展注入動力
位於山西臨汾的隰縣,2024年國慶因《黑神話:悟空》的爆火被更多人所熟知。在“悟空效應”加持下,隰縣十幾年不變的老樣子發生了劇變。
縣城北街上,道路、房屋進行了改造,兩側房檐下挂着燈籠,一個腳踏祥雲手持金箍棒的悟空像立在街口牌樓下……
游客在山西省隰縣小西天景區欣賞滿堂懸塑。(2024年10月5日拍攝)新華網 發(劉英攝)
隰縣文旅局局長趙會兵説,隰縣目前正着力推動文旅産業升級,加快推動全域旅游,提供更多優質旅游目的地,減少游客等待時間,把各項服務的軟硬體都提升上來。
趁着“奔縣游”的熱潮,部分縣域正對文旅基礎設施和服務短板進行提升,以期解決通往景區道路條件不夠、停車位和廁所不足、移動網絡信號不穩定、住宿衞生條件參差不齊以及服務人員缺乏專業性等問題。
縣域旅游的火爆不僅是文旅産業的變革,也為縣域經濟注入了新的發展動力。
受訪專家&&,外來消費的涌入可以有效提升縣域的市場化水平,推動城市品牌的推廣。公共服務設施的改善,同時促進內外消費的良性循環,激發創新創業活力。
此外,縣域旅游還帶來了城鄉融合的新機遇。縣域作為城鄉融合的重要場所,旅游的流入推動了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例如,城市游客在縣域旅游中對當地的農産品和手工藝品表現出濃厚興趣,這種外部需求直接推動當地的消費增長,也促進了農業産業的優化升級。
游客在安吉夏陽村的露營地裏休閒游玩(2024年11月30日拍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潘學康攝)
以地處長三角區域的浙江省湖州市安吉縣為例,2024年,全縣接待游客3402萬人次,旅游總收入超475億元,旅游增加值佔GDP比重達10.9%。
“在安吉,旅游從業人員超4萬人,旅游收入佔農民直接收入比重20%以上,民宿管家、鄉村導游等新職業涌現。”安吉縣文體旅游局黨委委員、文化市場行政執法隊隊長諸海波&&。
“我們還探索建立鄉村優質資産、資源量化入股,村集體和農民拿租金、掙薪金、分股金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鄉村項目發展和農民增收。”安吉縣委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半日游”尷尬何解
“出圈”只是第一步,如何讓縣城持續保持吸引力?
“持續創新是關鍵。”吳麗雲説,“網紅産品生命周期也就是一年多,沒有哪個地方可以靠一個産品吃一輩子。”
比如貴州省榕江縣,原本並非傳統旅游熱門地,因“村超”爆火一躍成為現象級目的地。但當地並未因此“躺平”,而是持續上新,陸續推出“足球+美食非遺”“足球+‘一帶一路’”“班超”聯賽等系列活動。
持續創新對於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們既要懂市場、懂審美、又要懂在地文化。很多地方開發水平不高,恰恰反映了專業人才的匱乏。只有解決人才短板,才能真正實現旅游産品的高質量發展。”王相華&&。
演員在貴州“村超”球場演唱動畫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的侗族大歌配樂(2025年3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楊文斌 攝
此外,當前縣域旅游仍然面臨着如精品夜游線路匱乏、旅客過夜率低以及重復游覽率不足等問題。
攜程研究院分析師周慧婕指出,數據顯示,我國約60%的消費發生在夜間。對於旅游目的地而言,游客停留時間的長短直接影響旅游消費的水平。“過夜游”游客的數量決定了當地文旅消費的高低。
縣域間的旅游聯動被認為是吸引和留住游客的重要策略。例如,在浙江,新昌、天&、仙居、臨海等地攜手打造了浙東詩路“新天仙配”黃金旅游線;廣西天峨、樂業、鳳山、南丹和貴州平塘五縣聯合成立了“天字號”旅游聯盟,共同推出文化旅游項目和爆款産品。
然而,這類縣域間的旅游聯動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仍較為稀少,這也加劇了縣域僅能“半日游”的尷尬,游客往往只能在短時間內匆忙游覽,難以形成持續消費。
“以長江三峽旅游線路為例,涉及重慶、湖北等多個行政區域,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各地各自為政,沒能夠充分發揮整體優勢。”羅茲柏&&。
游客在重慶奉節白帝城游覽拍照(2025年2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羅茲柏認為,推動縣域文旅聯動的關鍵在於建立政府主導的區域協作。“跨區域的政府間合作&&是促進協同發展的基礎。”他説,區域協作不僅僅是形式上的聯合,更需要有效的盈利機制協調,以確保各方的合作能夠順利進行。
羅茲柏還指出,提升區域協同發展的認知水平也至關重要。相鄰的縣域通常擁有相似的資源優勢,因此,需要通過差異化定位來實現優勢互補。在實際操作中,旅游産品的組合和線路規劃顯得尤為重要。
有行業從業者建議,旅游行業內部的合作同樣關鍵,市場主體如旅游企業和&&公司也應積極建立行業合作關係,通過市場化機制推動深度合作。最終,區域內的“競合”關係應在合作的基礎上實現良性競爭,互相促進,共同提升區域的整體吸引力。(主筆:萬方 游蘇杭 陳凱茵 參與報道:呂夢琦 王飛航 閆雨昕 郭妍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