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8.7%,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8%,增速均較3月末時明顯加快;人民幣貸款餘額同比增長7.2%,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增速超過8%;4月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2%……央行5月14日發布最新數據顯示,4月金融總量“有上行”,融資成本“往下走”,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的力度仍然較大,央行多輪貨幣政策的實施效果明顯。
4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從前4個月的整體情況看,金融總量數據增長既“穩”又“實”,體現了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取向,呵護宏觀經濟穩定運行。展望未來,業內專家稱,近期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的推出,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將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的恢復起到積極作用。金融總量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穩固經濟持續回升向好基礎。
具體來看,4月末,人民幣貸款餘額265.7萬億元,同比增長7.2%;前4個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0.06萬億元,與上年同期大致持平。社融方面,2025年前4個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累計為16.34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3.61萬億元;4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424萬億元,同比增長8.7%。
“4月末,人民幣貸款增速仍明顯高於名義經濟增速。”業內專家&&,還原地方債務置換影響後,信貸增速保持較高水平,貸款的實際支持力度,比統計數據顯示的更高。
從結構看,4月信貸呈現多個亮點。4月末,普惠小微貸款餘額為34.31萬億元,同比增長11.9%;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為14.71萬億元,同比增長8.5%,以上貸款增速均高於同期各項貸款增速。
“信貸結構持續改善,更好地支持經濟結構轉型。”上述專家認為,信貸結構演變是經濟結構變遷的映射,同時也發揮着促進經濟轉型的作用。近年來,新增信貸投向有了明顯改變,帶動信貸存量結構趨於優化。
伴隨結構優化,融資成本也在“往下走”。人民銀行數據顯示,4月企業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2%,比上月低約4個基點,比上年同期低約50個基點;個人住房新發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約為3.1%,比上年同期低約55個基點。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預計,隨着貨幣政策利率調控框架進一步完善,通過強化利率政策執行,利率傳導機制更加暢通,近期政策利率再度下調,有助於實體經濟綜合融資成本繼續下降。
M2方面,在上年低基數效應作用下,4月末M2增速比上月末高1個百分點。記者了解到,去年4月以來,央行通過規範手工補息、優化金融業增加值核算等,主動為金融業“擠水分”,去年4月末M2增速因此回落。隨着低基數效應的遞減,未來M2增速將恢復到正常增長水平。
當前地方債務置換工作持續推進,加上5月是傳統的信貸“小月”,預計有效信貸需求仍受影響。但市場也普遍認為,5月人民銀行、國家金融監管總局、證監會聯合推出的一攬子金融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對實體經濟有效需求恢復起到積極作用。綜合來看,未來一段時期,金融總量仍有望保持平穩增長。(記者 向家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