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消費領域的新賽道,即時零售市場熱度持續升溫。近日,美團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京東宣布上線自營秒送……多個&&加速布局即時零售,為市場再添一把“火”。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預測,2030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2萬億元。業內人士認為,萬億市場競逐之下,既要看到消費市場新空間,也要警惕高增長背後的發展隱憂,推動行業從“一路狂奔”轉向“精耕細作”。
即時之戰:一場萬億市場的競逐
一場關於即時零售的競爭正在愈發“白熱化”。
4月15日,美團正式發布即時零售品牌“美團閃購”。該品牌定位為“24小時陪伴消費者的新一代購物&&”,聯合全國近3000個縣市區旗的零售商、品牌商與本地中小商家,滿足消費者日常購物需求,下單後平均30分鐘送達。
“消費者在生鮮食品、酒水飲料、日用百貨、3C家電等商品上的消費黏性和頻次持續提升。美團非餐飲品類即時零售日單量已突破1800萬單。”美團副總裁、閃購事業部負責人肖昆介紹,順應消費者持續升溫的即時消費需求,美團推出“美團閃購”,希望用更豐富優惠的商品、更便捷可靠的購物體驗,更好滿足消費者“30分鐘買萬物”的需求。
同一日,京東&&外賣訂單量將超過500萬單。第二季度,京東將再招收不低於5萬名全職外賣員。同時,京東已經上線“自營秒送”電商業務,全國已經有超過10萬家京東品牌線下店接入秒送,平均送達時間快於30分鐘。秒送業務已基本實現全品類覆蓋。
進入即時零售賽道的不止於此。淘寶“小時達”依託傳統電商供應鏈,向擁有本地倉的淘天商家開放入駐;抖音也進一步強化“小時達”業務,面向全量電商達人開放帶貨權限。
此外,作為第三方即配的順豐同城也&&,要做好即時零售萬億市場“新基建”。目前,順豐同城與抖音、阿里、微信等&&都達成了合作,助力抖音“直播小時達”,天貓超市“小時達”“半日達”等服務。
&&企業紛紛入局的背後,是巨大的市場空間。
華西證券分析指出,當前電商行業增長趨緩,進入存量競爭階段,而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增速保持在20%以上。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4)》顯示,2023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達6500億元,同比增長28.89%;預計2030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2億元,訂單量持續增長。
“美團一直深耕本地生活服務,在配送網絡、商家資源等方面具有深厚積累,加速推進‘閃購’品牌獨立,有助於其進一步鞏固自身優勢,擴大在即時零售領域的版圖。京東則憑藉其供應鏈、品牌信譽等方面的優勢,在外賣市場力圖開拓新的增長曲線。”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舉例稱。
格局之變:升級進化伴隨發展陣痛
高速增長的發展態勢、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倒逼即時零售行業不斷升級“進化”。
品類結構持續擴張——主要品類涵蓋蔬菜水果、酒水飲料、休閒食品等,同時迅速擴展至數碼家電、美粧護膚、潮流玩具、運動用品、鮮花綠植、母嬰用品、寵物用品等。
不斷滲透下沉市場——不少企業&&,下沉市場即時零售訂單快速增加,將不斷加大企業在二線以下城市以及縣域市場的布局。
技術驅動更為明顯——美團閃電倉目前已達到3萬個,預計到2027年數量將超過10萬個。京東七鮮通過建立百餘個生鮮直採基地形成優質供給,同時依託“1中心店+N衛星小店”協同機制,實現了對傳統零售體系的效率重構。
“即時零售被視為未來零售業的重要發展方向,通過即時零售,企業能夠拓寬服務範圍、增強用戶黏性,並利用現有的物流和供應鏈優勢開拓新的增長點。”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説。
不容忽視的是,伴隨即時零售的快速發展,包括成本控制、質量控制等在內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朱克力指出,一方面,配送成本居高不下。例如,京東採用全職騎手並繳納五險一金,雖然提升了服務質量,但履約成本較高,而眾包模式雖然能降低成本,卻存在服務質量不穩定等問題;另一方面,商家的品控管理難度大,眾多&&都面臨如何保障商品品質一致性的難題。
京東外賣相關負責人以外賣為例,直言“行業存在很多痛點”,比如,食品安全存在隱患、對商家抽佣高等。
有&&內部人士坦言,由於單均配送成本佔客單價比例高,&&仍面臨盈利困局;此外,同質化競爭嚴重引發持續價格戰。另有一些商家&&,履約能力在訂單高峰期遭遇瓶頸,部分區域運力不足,時效性難以保障。
突圍之道:從“一路狂奔”轉向“精耕細作”
多位受訪人士&&,當前,即時零售行業正在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提升的轉型關鍵期。順應場景革命、技術裂變和市場下沉等趨勢,行業亟待從“一路狂奔”轉向“精耕細作”。
“目前,即時零售市場競爭格局日益激烈,主要競爭者包括電商&&、本地生活服務企業和傳統零售商。未來,行業的決勝點將集中在優化用戶體驗、拓展服務範圍及增強供應鏈效率上。”洪勇認為。
京東七鮮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直言,在市場競爭格局方面,整個行業正從“流量爭奪”邁向“效率制勝”的關鍵轉型期,競爭焦點已經轉向誰能更好地平衡品質、價格和時效這三重要素。
在推動行業良性發展方面,洪勇建議,企業應加強技術創新、優化物流網絡、提高配送效率;同時,應注重提升用戶體驗,比如,通過個性化推薦和優質服務增強用戶黏性;政府和行業協會也應&&相關規範和標準,促進市場健康發展,同時保護消費者權益。
朱克力則&&,&&應加大技術投入、深化供應鏈創新,通過高效的庫存管理和智能化的倉儲配送系統,優化成本結構;建立更嚴格的商家准入和監管機制,提升商品品質;加強&&間合作,整合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更好地激發消費潛能。(記者 班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