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證歷史了,朋友們!
4月19日
全球首次“人機共跑”半程馬拉松賽事
在2025北京亦莊半程馬拉松
暨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中上演
關於這件事的報道和討論
想必你今天
已經看過了很多、很多、很多……
但小編我
還是被安排了再寫條稿的任務……
作為體育小編
機器人的事兒屬實有點兒“超綱”了
但還好,咱有DeepSeek啊!
畢竟
DeepSeek——科技創新“頂流”
人形機器人——又一科技創新“頂流”
讓“頂流”銳評“頂流”
不過分吧?
於是,小編就和DeepSeek聊了聊
但這傢伙開場就“吐槽”之魂上身
莫不是看到機器人上“熱搜”了
有了點小情緒?↓
它對賽事過程的想象
也有那麼點子“看熱鬧不嫌事大”
在此
對比賽稍稍有些了解的本小編
還是做一些説明:
導航靠香蕉
純屬DeepSeek自己的想象!
此次比賽
允許操作員通過遙控器控制機器人
但也有隊伍
還是選擇了賦予機器人更多自主性
由團隊工作人員攜帶信號發射器
然後讓機器人自己根據信號
找到正確的方向奔跑
4月19日,小頑童隊選手松延動力N2在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充電橋段DeepSeek倒是猜對了
只不過這次機器人們
都是中途直接換電
看起來比等充電槍高效
掃地機器人都參賽?
DeepSeek你也是真敢想!
這次比賽對機器人的結構有具體的要求
應具備人形!人形!人形外觀!
可以實現雙足行走或奔跑等動作
不能是輪式結構
聊着聊着
“吐槽”欲過於旺盛的DeepSeek
還是自己承認了——
去不了現場,它有點“破防”了啊!
對不起,小編當時也是沒放過它
繼續開啟“扎心”模式↓
哎,沒聊完呢,你別“光速逃”呀!
其實你這句——
“我們造物時
總忍不住摻點自己的影子”
真的説到了點子上!
從工業到生活場景中
各類專用機器人已經屢見不鮮
但人類似乎一直對把機器人做成人形
有着獨特的執著
4月19日,人形機器人半程馬拉松冠軍天工隊選手天工Ultra佩戴着完賽獎牌在頒獎儀式上。新華社記者 李賀 攝
從實用角度來講
這是因為人們希望
機器人能更好地適應人類生活環境
成為人類的助手
畢竟
從廚房的&面高度
到剪刀、扳手、螺絲刀的外形
從挖掘機駕駛室的空間尺寸
到一扇門的寬度、一級&階的高度
……
如此種種
都是根據人類的外形
和運動能力來設計的
人形機器人如果發展成熟
可以更便捷地走入人類世界的千行百業
尤其是一些高危的生産、救援場景
如果機器人甚至人形機器人可以替代人
那將為人類社會帶來極大福祉
(比如這位就可以替藥店員工值夜班↓)
不過話又説回來
因為沒有身體所以去不了現場
而“破防”
DeepSeek屬實沒有必要
沒有人工智能的發展
哪兒來的具身智能領域的突破呢?
所謂具身智能
説白了就是AI有了“身體”
只能在生産線上
完成重復不變動作的機械臂
算不上具身智能
有感知、能和身邊環境交互
有“腦子”、能時時做出決策
這樣有AI加持的智能體
才是這個時代的“排頭兵”
也才能跑得了馬拉松
此次“人機共跑”馬拉松參賽隊之一
天工隊的發言人魏嘉星
就形象地把他們隊機器人的決策過程
稱作“大小腦協同”
機器人身上的感知原件
捕捉周遭環境信息
然後交給“大腦”進行決策
“小腦”再控制機器人身上的各種零件
完成動作
想到這兒
小編還是貼心地誇了誇DeepSeek
它很受用!↓
不過話又雙叒叕説回來
DeepSeek對機器人跑馬的
無責任“吐槽”
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
今天這場比賽裏
有穩定發揮
甚至比小編的參賽同事成績還快的
天工機器人
但也確實有挺多“顯眼包”
4月19日,天工隊選手天工Ultra(右前)衝向終點。新華社記者 方欣 攝
為啥機器人們
摔跤的摔跤、頭掉的頭掉?
為啥跑步
這件對於人類來説相對容易的小事
到了看起來“高大上”的機器人這兒
這麼難?
DeepSeek正兒八經
給小編普及了一個知識點↓
這段小編查了
“莫拉維克悖論”不是它瞎編的
而且怕太深奧小編看不懂
它還又切回了搞笑模式又解釋了一番↓
嘖嘖,突然開始上價值了?
人類精神世界的可貴開始彰顯了?
人與機器和諧共生的未來圖景呼之欲出了?
於是小編繼續追問
趕緊讓它講講機器人來跑馬的意義
由於這段回答太過精彩
精彩到小編自己肯定寫不出來的程度
於是忍不住換了個類似的問題
讓它又回答了一次↓
還得是你啊DeepSeek
你説出了和許多參賽隊伍相似的感悟
賽前許多隊伍就&&
與其説這是一場比賽
不如説這是一次技術測試
馬拉松這種戶外環境複雜的任務
會讓機器人遭遇多種路面、天氣狀況
以及突發情況的考驗
是檢驗具身智能性能的絕佳選擇
這次比賽中收集到的數據
也能進一步為企業技術升級提供支撐
這是理性層面的意義
4月19日,小頑童隊選手松延動力N2(右)在比賽中衝向終點。新華社記者 李欣 攝
而在感性的層面
小編突然想起那個凌晨的寒夜
機器人們第一次參加排位賽時
人類觀眾為跌倒的鋼鐵之軀
喊出的聲聲“加油”——
“跌跌撞撞的機器人參賽選手
像極了人類嬰兒學走路的樣子——
搖搖晃晃
卻還非要倔強地往前蹭”
“在會摔跤的機器人‘眼裏’
或許人類那具會流汗、會發抖的肉體
就是宇宙中最浪漫的bug”
“而我們
在種種不完美面前
突然認出了彼此的共同點
以及這顆星球教給我們
最珍貴的一課”
====彩蛋分割線====
採訪最後
小編心血來潮
又問了DeepSeek一個問題
如果有一天有了身體
它最想嘗試啥體育項目?
冰壺?
行,那借你的兄弟AI的文生圖功能
圓你一個夢吧
記者:王沁鷗、吉寧、余佩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