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廣州4月18日電 題:從廣交會感受外貿“新”內涵
新華社記者丁樂、鄒多為、陸浩
再次來到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廣交會),沙特阿拉伯阿里法伊貿易公司中國區總經理奧薩馬·阿里法伊充滿期待。
就在半年前的第136屆廣交會上,他與一家中國嬰兒用品供應商達成新合作,目前正在敲定合作條款,準備攜手打造一個全新的嬰兒用品品牌在沙特售賣。
“看到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各種創新技術和産品層出不窮,希望能夠在本屆展會上繼續有所收穫。”他説。
有“中國第一展”之稱的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正在舉辦的第137屆廣交會共吸引參展企業約3.1萬家,其中出口展參展企業首次突破3萬家,比上屆增加近900家。截至4月17日中午,已有來自全球216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11萬名境外採購商到會,較第135屆同期增長10%。
本屆廣交會客商成交活躍、創新活力更足、開放底色更濃,折射中國外貿“新”內涵。
中國團隊負責軟硬體設計,澳大利亞團隊負責電機升級,歐洲團隊解決節能問題,美國團隊提供風巡航技術解決方案,四地研發中心集體“頭腦風暴”孕育出的海爾新品X11洗衣機在廣交會上展示,吸引大批採購商參觀洽談。
“作為高度全球化的企業,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來迎接變化、凸顯優勢、尋求新增長。”“老廣交”海爾海外電器産業有限公司副總裁張慶福説。公司在全球擁有10個研發中心、35個工業園和163個製造基地。“我們能高效調配全球優勢研發資源,精準匹配用戶需求實現協同創新。哪個區域貿易政策有變動也能靈活調整,通過地區協同高效服務全球用戶。”
從一期參展企業看,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專精特新小巨人、製造業單項冠軍等稱號的企業超5100家,“新三樣”、數字技術、智能製造相關企業約3700家。從工業原材料到産成品,從專業設備到成套産線再到全流程的供應鏈服務,中國供應進階為“全球協同”,我國外貿向“新”而行步伐加快。
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裝備製造業産品進出口增長7.6%,佔據外貿進出口的“半壁江山”;國潮新品不斷推出,自主品牌産品出口規模逐年增長、佔比不斷走高,一季度繼續增長10.2%,佔出口總值的比重進一步提升至22.8%。
廣交天下客,開放惠全球。透過廣交會這扇窗,也可以看到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14億多人口的大市場,營商環境持續向優,宏觀經濟長期向好,中國始終是投資興業的沃土和值得信賴的貿易夥伴。
主打配送機器人的蘇州穿山甲機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參展便收穫滿滿,相關負責人介紹,開展首日即斬獲20多個合同,訂單金額近百萬美元。當前,公司産品已經進入75個國家和地區的市場,搭建起了輻射全球的智造網絡。“我們希望通過廣交會鏈結全球資源,與更多夥伴共建機器人産業生態圈。”
帶來工業風扇等60多件産品參展,卡特彼勒的全球品牌許可商OFC國際銷售負責人克裏斯·阿爾坦説:“廣交會是我們參與的最大的也是最好的展會之一。尤其是在困難挑戰增多的當下,期待借廣交會開闢更多新市場。”
詢盤積極、洽談活躍、現場下單……儘管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參展商與採購商熱情不減,彰顯中國外貿的韌性與活力。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副主任張思洪説,全球採購商奔赴廣交會,充分體現了全球工商界對廣交會的信任、對中國製造的信賴,也表明世界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産品物美價優的追求不會改變,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