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丨在指尖上作畫,“穿戴甲”做成80億元“黃金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27 11:44:02
來源:新華網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鎮”了不起丨在指尖上作畫,“穿戴甲”做成80億元“黃金甲”

字體:

  新華社南京2月27日電(記者朱程)以指尖為畫布,色彩、花紋在方寸之間跳躍,一副副充滿創意的手工穿戴甲,不僅成為愛美人士的穿搭新寵,也孕育着數十億元的“美麗産業”。

  在江蘇省連雲港市東海縣牛山街道,嗅覺靈敏的創業者短短幾年,就將小小的手工穿戴甲做成了增收致富的“黃金甲”,帶動整個東海縣年銷售約1.5億副,佔據全國市場份額的70%,銷售額達80億元,覆蓋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

  李軒是牛山街道最早嗅到商機的人。2018年,出於環保安全考慮,他將目光投向可反復佩戴和摘取的穿戴甲。“我第一次接觸穿戴甲的時候,一副價格要300元,比普通美甲貴得多,但相較於過去在指甲上塗抹色膠,它只需要果凍膠,幾分鐘就可完成,既安全又方便。”

 消費者在江蘇省東海縣一處穿戴甲商店選購穿戴甲産品(2024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李軒最早接觸的穿戴甲,以機器加工為主,款式簡單、立體感不足。在考察了多地市場後,李軒決定將手工穿戴甲作為突破方向,一步步摸索建立起設計、打板、製造、銷售一條龍。

  在牛山街道,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行走在有着“穿戴甲一條街”之稱的頤高路,50多家店舖依次排列,漸變、貓眼、法式等風格各異的穿戴甲擺滿櫃&,主播們在鏡頭前講解不同穿戴甲的設計思路,展示穿搭技巧。

  從2018年算起,短短數年時間,牛山街道穿戴甲經營主體接近2萬家,從業人員1萬餘人,帶動就業2萬人以上,相關數據均佔全縣八成左右。

  在江蘇省東海縣一處穿戴甲加工企業,工作人員通過直播&&銷售穿戴甲産品(2024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快速發展的牛山街道穿戴甲産業看似踩中了市場節奏,背後則是當地一以貫之的“闖勁”。這份“闖勁”不僅體現在市場主體的敢想敢闖,也體現在政府的敢幹敢擔當上。

  2023年,東海在全國率先成立穿戴甲行業協會,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推動行業規範發展。2024年,東海縣&&手工穿戴甲産業發展三年規劃行動方案,在項目招引、産業規模、産品質量等方面持續發力。

  快速成長的市場並沒有令東海迷失方向。如何讓這門“新生計”長久長新,成為當地思考的課題。“手工穿戴甲是一種快消品,‘快’是重要特質,東海在短時間內形成産業鏈和品牌效應,搶佔了市場先機和行業話語權,從長遠看,我們希望能快速轉型,向高附加值領域進軍。”東海縣穿戴甲行業協會會長付夢説。

  位於東海縣黃金地段的水晶城3號館,正面向手工穿戴甲全面更新,一批走高端路線的企業已經進駐。走進其中,售價上千甚至上萬元的手工穿戴甲們猶如一件件首飾,精美異常。

  “這是為首都博物館打造的文創産品”“這是與某品牌合作打造的聯名款”“這款用的是真絲面料”……在一家名為圖婳的店舖裏,負責人告訴記者,穿戴甲如果走機械加工的低價路線,很容易陷入價格戰,“通過跨界合作等商業模式創新,運用琺瑯、嵌絲、浮雕等手工技藝,不僅能讓更多創意落地,更能打響品牌。”

  以設計切入,突出手工價值,手工穿戴甲正在創造越來越多的工作崗位。一批設計師通過線上接活,就能獲取不菲收入;一批“寶媽”經過培訓,在家就可以生産,每天能掙三五百元,帶娃、掙錢兩不誤。

 在江蘇省東海縣一處穿戴甲手工作坊,工人在加工穿戴甲産品(2024年12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有的從業者在攀高産業鏈,有的在加快延鏈補鏈,形成産業集聚效應。在東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一條覆蓋甲油、甲片、設計、銷售的全産業鏈正在形成。

  釋放創新潛力,打造新消費場景。雖然消費需求有波動,但手工穿戴甲市場整體始終保持高增速。一片片手工穿戴甲在“美麗經濟”的新賽道裏,變成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黃金甲”。(視頻:陳思 蔣文茜 武瑩景 董意行)

【糾錯】 【責任編輯:趙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