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行丨走進正泰:探尋發展新動能-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2/05 17:12:49
來源:新華網

企業行丨走進正泰:探尋發展新動能

字體:

  新華網北京2月5日電 沙漠與灘塗之上,太陽能面板隨光而動;溫馨小屋內,智能家居系統精準調控;高鐵與城軌飛馳間,電氣設備穩定護航;智慧工廠中,智能解決方案助力降本增效……這些産品和服務背後,都有着一家企業的身影——正泰集團。

  1984年,正泰集團前身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創立。

  四十多年來,正泰持續打“創新牌”、吃“改革飯”,一路向“新”而行,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持續推出新産品、新服務、新模式和新業務,不斷推動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實數融合 “智造”賦能行業轉型升級

  走進錢塘江南岸正泰杭州總部的展廳,就走進了一個“電”的多彩世界。正泰起家的低壓電器産品之一——小型斷路器,陳列在展廳一側,經數次迭代升級,産銷量位居全球第一。

  生産這個小型斷路器的工廠就是位於浙江溫州樂清的正泰低壓電器未來工廠。

  正泰電器終端電器製造部數字化車間。新華網發 企業供圖

  在未來工廠裏,兩三層樓高的螺旋運輸塔打通了關鍵部件車間與組裝車間。5G網絡通信下的AGV(無人搬運車)物流車穿梭往復,原料安靜地等待着指令,被運送到需要它們的生産線上。

  生産線上,分佈着各種斷路器零部件,就在這方寸之間,機械手精準完成衝壓、焊接、組裝等連續動作,同時還要經得起視覺在線檢測系統精準“審視”。

  “過去,低壓電器屬於勞動密集型行業,我們通過數字化改造,從原材料調配到零部件生産,再到成品的裝配、檢測、包裝、入庫全程實現了自動化。”正泰電器終端製造部總經理江玉坤介紹,“這條自動化生産線,每1.2秒就可生産出一個斷路器。原來一條小型斷路器産線需要80多名工人作業,而現在只需要3-4名工人”。

  這種充滿未來感的生産景象已在正泰成為現實。然而在四十多年前,正泰從“樂清縣求精開關廠”起家時,還只是一個小小的家庭式作坊。當年,這個用5萬元開啟運營的小廠只有8個員工,廠房面積僅20平方米。

  四十多年間,正泰從製造到“智造”一路轉型升級,近年來陸續投建了正泰新能海寧基地“光伏製造+互聯網”透明工廠、正泰“雙百萬”特高壓綠色智慧工廠、正泰電氣108變壓器工廠等充滿智慧元素的工廠,這些工廠通過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創新,實現人、機器、物料、産品、控制系統、應用軟體互聯互通和工廠運營透明可視,使每一個産品在生産、交付等環節做到可視化、數據化、可控化管理。

  從“製造”到“智造”,兩者雖僅一字之差,但大不相同。在正泰集團輪值總裁欒廣富看來,兩者本質區別在於産業的智能化水平與創新能力。傳統製造業是人力密集型産業,依靠人工和機械生産,新型智能製造則在生産中融入了一系列前沿科技,實現生産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數字化。

  對於正泰來説,“製造”向“智造”轉型升級已經勢不可擋。欒廣富介紹説,正泰集團“協同智造”推動集群産業鏈迭代升級,帶動了産業鏈上400多家核心供應商、600多條生産線數字化改造,人均生産效率提高了3倍。

  向光而行 探索綠能全鏈發展之路

  在浙江溫州的灘塗上,一排排太陽能光伏板覆蓋着水面,在陽光照射下熠熠生輝,“板上發電、板下養魚”,新能源光伏發電與傳統漁業養殖在這裡實現了有機融合。

  溫州泰瀚550MW海上光伏電站。新華網發 企業供圖

  在內蒙古庫布齊沙漠的腹地,光伏板下不再是漫漫黃沙,種上了甘草、苜蓿及地被植物,散養的羊、雞、鵝漫步在光伏板間。在這裡,光伏發電與荒漠治理、農牧開發得到了有機結合。

  不管是“漁光互補”“沙光互補”,還是“牧光互補”“農光互補”“林光互補”,正泰這些年通過投建光伏電站、創新“光伏+”模式,推動了將光伏與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緊密結合。而這背後,離不開正泰多年在光伏新能源産業上的深耕。

  2006年,正泰緊抓時代潮流,圍繞“電”的産業鏈轉型升級,正式布局光伏新能源領域。

  然而,正泰的新能源之路,並非一帆風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那時全球的光伏産業正如“過山車”般跌宕起伏。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認為,新能源領域的大方向沒問題,但要用平常心去做。做産業不是做短期投機,一定要有長期打算,不斷投入、不斷探索,既要大膽創新,又要穩步向前。

  新能源領域的開拓與發展,正泰做出了許多戰略布局和創新措施。在産品上,正泰通過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來提升競爭力。例如,正泰新能自研了高效n型TOPCon電池技術,並不斷提高光伏組件的效率。此外,正泰還積極利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推動光伏電站的技術改造。

  正泰的堅持有了收穫。如今,正泰躋身光伏産業的頭部企業,形成光伏産品智能製造、電站開發投資、EPC(設計、採購、施工總承包)建設和運維等一體的全産業鏈能力。截至目前,正泰在國內外累計開發建設800多座地面光伏電站和150萬戶屋頂光伏電站,全球運維容量規模超50GW。

  創新驅動 持續培育發展新動能

  在正泰(樂清)物聯網傳感産業園,光儲充車棚、屋頂光伏、垂直風機、儲能間等這樣的綠色能源應用隨處可見。在看不見的地方,物聯網真實的應用場景也在産業園內實時發生。

  正泰(樂清)物聯網傳感産業園。新華網發 企業供圖

  據正泰科創園公司總經理肖颶介紹,正泰(樂清)物聯網傳感産業園通過正泰強弱電一體化管控系統,實現了對空調主機、末端、照明、給排水、送排風等各大系統的統一管控。在正泰智慧能源管理雲&&上,園區管理人員不僅能對能源設備和能耗情況實時監控,提前預警,還能運用大數據等技術持續節能。

  這些應用背後依託的,正是正泰“一雲兩網”戰略。2019年9月,在國際工業與能源物聯網創新發展大會上,正泰發布了正泰雲——正泰工業互聯網&&,並對外正式闡述了“一雲兩網”戰略。

  “一雲兩網”的“一雲”,指的是通過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分析技術等一體化架構設計,實現數據的整合、關聯。“兩網”,是指正泰工業物聯網和正泰能源物聯網。其中,正泰工業物聯網是面向製造業與供應鏈的優化,如産品設計與服務系統、工廠運維服務系統、智能製造解決方案等解決方案和服務。而正泰能源物聯網是面向客戶提供能源的解決方案與服務,如智慧儲能、電力自動化、智能樓宇等解決方案與服務。

  “通過‘一雲兩網’的戰略載體&&,能夠‘打破’正泰産業鏈,提供一個整體交互的能力。”欒廣富説。

  在南存輝看來,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我們幹製造業,一定要結合新技術。工業界的互聯網延伸開來,裏面東西太多太多了,這些都為我們製造業發展打開了一大片藍海。”

  “存錢不如存技術”是正泰人的共識,技術創新是正泰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正泰集團研究院院長李乃湖介紹,近年來,正泰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將每年銷售收入的3%~12% 投入研發,並相繼在北美、歐洲、亞太、北非設立了四大全球研發中心和20余家研究院,正泰累計已獲10000多件專利授權。正泰還在杭州、上海、溫州、西安等多地構建科創孵化園區,持續培養科創動能。

  創新的布局不止於此。正泰大力培育發展新興産業,例如在石墨烯領域,正泰聚焦新材料新技術,創新發展新質生産力,目前已在複合材料、工業重防腐塗料、耐磨鍍層技術、先進鋰離子電池等領域取得突破。在氫能領域,正泰圍繞加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以“綠氫産業化+綠色零碳場景”為基礎,積極探索綠電綠氫全産業鏈一體化發展體系。

  正是憑藉着在技術創新上的不斷投入,正泰在全球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2024年正泰集團實現營收1780億元。

  “因為相信,所以看見,要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正泰集團2025新年大會上,正泰集團董事長南存輝&&,新一年,正泰將繼續圍繞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方向,強化變革創新,加速構建開放融合、協同高效的産業發展生態,激發各産業板塊發展活力,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注入動力。

【糾錯】 【責任編輯:焦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