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節、元宵節前後
各種類型的社火民俗
成為街頭巷尾引人注目的風景線
2004年2月5日,河北蔚縣的農民社火隊舞火龍,歡慶元宵佳節。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 攝
這種集音樂、舞蹈、戲曲、雜技等形式於一體的
大型群眾文藝活動
是傳承千年的中式浪漫
1994年春節前,社火隊在甘肅慶陽董志垣一處地坑房院內表演。新華社記者 王振山 攝
2006年2月11日,河南洛陽嵩縣西店村“背裝”藝術團的藝人在表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背裝”。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2007年2月24日,一支老年舞蹈隊在青海西寧參與社火展演。新華社記者 楊壽德 攝
2006年
民間社火被列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古老的民俗文化煥發出新的活力
2008年2月20日,河南沁陽萬南村的民間藝人表演社火“高抬火轎”。 新華社記者 王頌 攝
2009年2月6日,民間藝人表演流傳於山西省太原市晉源一帶的社火藝術“風火流星”。新華社記者 燕雁 攝
2024年12月31日,蘭州市榆中縣小康營鄉紅寺村社火隊在田野上排練傳統社火節目舞龍。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2025年1月22日,在山西省運城市夏縣,一支表演隊在表演抬花轎民俗社火節目。新華社發(薛俊 攝)
製作:高咏薇
【糾錯】 【責任編輯:王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