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0月22日電(記者藺娟)秋冬季節氣溫下降,大自然進入“收藏”階段,人體也迎來健康挑戰。哪些疾病在秋冬季最容易“找上門”?中醫藥有哪些防治“妙招”?該如何科學養生保健?聽聽中醫專家怎麼説。
西安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喬黎焱介紹,秋冬季是流感、支氣管炎、肺炎、哮喘、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中醫針對呼吸系統疾病的特色方法有很多,例如“三九貼”,通過藥物對穴位的持續刺激,可以溫經散寒、調和氣血、增強免疫。也可鍛煉太極拳、八段錦、“六字訣”等,對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調養有幫助。此外,保持室內空氣的流通、開窗通風,也是簡單易行的預防方法。

西安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主任醫師喬黎焱為患者進行針灸治療。新華社發
“寒冷刺激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從而誘發心肌梗死、腦卒中、心絞痛等心腦血管事件。”喬黎焱提醒,尤其是老年人以及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患者更易“中招”,因而保暖尤為重要。喬黎焱介紹,冬保“三暖”,護頭、腰、足。外出戴帽,防風寒襲頭。注意背部保暖,防寒從背入。防寒從腳下起,做好足部保暖,要經常用熱水泡腳,熱水中可添加一些老薑、艾葉等。
“秋冬季雖是疾病高發期,但也是調養身心、積蓄能量的好時機。”西安市中醫醫院老年病科副主任醫師劉文勝説,秋冬季養生首先要保證睡眠充足,盡量不要熬夜,保持較長的休息時間,可使人安靜。一般睡眠時間保證每天6至8小時左右,體弱多病者應適當增加睡眠時間。
劉文勝介紹,冬季可吃燉母雞、瘦肉、蹄筋等,喝牛奶、豆漿等,增加富含維生素食物的攝入量。有基礎疾病的人群,冬令進補應諮詢醫生,以免過猶不及。此外,亞健康人群、慢性疾病患者、康復期患者在內,一些適合的人群也可以選擇膏方進補。
【糾錯】 【責任編輯:任禹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