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品營養科技(青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宜品集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由海通國際證券集團有限公司和中信建投(國際)證券有限公司擔任聯席保薦人。財務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宜品集團面臨營收與凈利潤雙雙下滑的壓力,其中凈利潤同比跌幅超過40%。不過,最近三年宜品集團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簡稱“特醫食品”)業務收入的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0%。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指出,特醫食品賽道“危”“機”並存,宜品集團當前亟須持續發力,優化營收結構,加強差異化競爭優勢。
上半年業績增長動能減弱
宜品集團專注於羊奶粉及特醫食品兩大領域,産品組合包括嬰幼兒配方羊奶粉、特醫食品、嬰幼兒配方牛奶粉以及成人及兒童奶粉。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報告,以2024年的零售額計,宜品集團在中國羊奶粉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4.00%;同時在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市場排名第二,市場份額為17.60%。在中國嬰幼兒特醫食品市場中,宜品集團排名中國本土品牌第二,市場份額為4.50%。另據統計,中國羊奶粉及特醫食品的合計零售市場規模於2024年達到480億元,並預計將以12.1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至2029年的848億元。
在行業前景看好的背景下,近三年宜品集團營收、毛利、毛利率連續增長。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宜品集團的營收分別為14.02億元、16.14億元和17.62億元,毛利分別為6.33億元、8.05億元、8.79億元,毛利率分別為45.20%、49.90%、49.90%。凈利潤表現相對偏弱。2023年出現大幅下滑。根據招股書數據,2022年至2024年,宜品集團的凈利潤分別為2.27億元、1.68億元、1.72億元,2023年的同比降幅約為26.00%,2024年略有回升。
招股書同時顯示,2025年上半年,宜品集團業績增長動力不足,營收和凈利潤雙雙下降。其中,營收為8.06億元,同比下滑10.34%;凈利潤5668.80萬元,同比下滑42.57%。
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下滑還進一步體現在核心産品的營收上。數據顯示,作為宜品集團的核心産品,嬰幼兒配方羊奶粉在2022年至2024年間對公司營收的貢獻佔比持續上升,分別為55.10%、57.40%和58.60%。但在上半年,該産品營收佔比回落至55.60%,實現營收4.48億元,同比下降18.58%;毛利為2.67億元,同比下降17.04%。
對於2025年上半年營收的減少,宜品集團解釋稱,主要是由於包裝更新暫時調整了發貨節奏,導致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出貨量下降。嬰幼兒配方羊奶粉收入的減少,主要是由於過渡至新包裝,暫時影響了産品的曝光度和銷售額。
産品營收或過於依賴核心産品
記者注意到,近三年,宜品集團特醫食品業務表現突出,收入年複合增長率超過200%,成為驅動其業績增長的關鍵引擎。
財報顯示,2022年至2024年間,宜品集團特醫食品業務板塊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03.3%,並於2024年實現收入2.19億元。儘管特醫食品板塊增速迅猛,對比宜品集團2024年17.62億元的總營收來看,其佔比仍然較低,僅為12.43%。拉長時間線看,這一佔比在2022年和2023年更低,分別僅為1.70%、8.10%。
宜品集團稱,公司的戰略重點為快速增長的羊奶粉以及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業務,且已在這兩大領域建立了穩固的市場地位。不過,在行業人士看來,宜品集團2025年上半年營收以及核心産品營收的減少,反映出其業績增長乏力以及營收過於依賴傳統核心産品的問題。
業內人士認為,羊奶粉是宜品集團的傳統核心産品,未來亟須優化營收結構,特別是在特醫食品領域進行發力。艾媒諮詢CEO兼首席分析師張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宜品集團原本以嬰幼兒配方奶粉為主,但隨着品類擴充和市場份額搶佔,已構建了較為豐富的産品矩陣。對宜品集團來説,當務之急是如何打破産品營收相對單一的僵局,從目前的市場環境來看機會很大,但仍需要時間。
“當前宜品集團以全生命周期營養服務體系為特色,拓展了特醫食品品類,且該品類每年以兩倍速度增長,發展勢頭良好。”張毅説,從業務體量來看,與羊奶粉賽道中的行業龍頭相比,宜品集團還存在較大差距,但如果能從聚焦特醫食品領域入手潛心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倒是破解依賴傳統核心産品問題的有效途徑。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着特醫食品産業相關政策的陸續&&,特醫食品的獲批數量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招股書顯示,宜品集團2016年啟動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的研發和註冊。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已獲批4款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精準覆蓋了多種特殊醫學症狀需求,包括嬰幼兒的乳糖不耐受、牛乳蛋白過敏、早産或低出生體重,以及成人的進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礙和代謝紊亂等。
特醫食品賽道“危”“機”並存
弗若斯特沙利文預計,中國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需求持續增長,市場潛力巨大,特醫食品市場規模預計將由2024年的230億元增長至2029年的53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8.2%。其中,嬰兒特醫食品市場規模將由2024年的132億元增長至2029年的276億元,年複合增長率或達到15.9%。
有業內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醫食品作為一個新興的藍海賽道,近年來吸引了眾多企業的積極布局,但至今國內尚未有特醫食品企業上市成功。特醫食品企業奔赴港股IPO無疑將增強國內特醫企業對産業投入的信心,進而加速資本涌入,吸引更多醫藥、食品及原料企業加入特醫賽道的投資行列。
宜品集團介紹稱,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有15款特醫食品産品處於預備註冊階段,另有在研特醫食品産品超40款,為未來持續高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不過,市場的競爭也將日趨激烈。有專家向記者介紹,國家近年來通過優化註冊審批流程、鼓勵研發創新、加快審批速度、推動醫保覆蓋試點等政策,支持特醫食品行業發展。政策支持吸引了資本投入,如2025年青島聖桐、瑪士撒拉等公司完成融資,資金用於産品臨床註冊、加速産品開發等,有利於企業擴大生産規模和提升研發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特醫食品專業細分市場的目標客戶是在醫學上體質敏感的消費者,目前該細分市場由知名國際品牌主導,這些品牌擁有強大的臨床研究、監管方面的專業知識和廣泛的醫學認可作為支援。
招股書顯示,宜品集團計劃聚焦高壁壘專業賽道,重點布局特醫食品市場以把握其在中國快速滲透的市場機會,計劃拓展健康消費場景,順應當前老齡化趨勢推出適應中老年人需求的羊乳複合功能配方奶粉,銀發經濟適用的特醫食品及滿足運動人群和銀發人群需求的羊乳清高蛋白營養品等。
宜品集團在招股書中同時坦承,未來能否在這些高度敏感的細分市場保持並擴大市場地位,將主要取決於公司能否持續展示産品的功效、嚴格遵守臨床和監管標準,以及能否獲得值得信賴的醫學認可。
記者就相關問題&&宜品集團,多次撥打該公司全球服務熱線電話,但無人接聽。針對宜品集團赴港IPO存在的問題,本報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