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綿細雨擋不住似火熱情,6月29日,在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舉行的“新洋豐2025蒜王爭霸賽金鄉站”如約開場。會場內,數百名種植戶手捧飽滿的大蒜,互相比拼,互相交流,對他們來説,爭奪“蒜王”桂冠只是目的之一,更重要的是在切磋中分享經驗、碰撞智慧。
自2014年開始,新洋豐“蒜王爭霸賽”已舉辦十餘年,一場場競技看似簡單,實際卻蘊含着科技在農業領域的滲透與應用。作為大賽主辦方,新洋豐長期深入田間地頭,為蒜農量身定制種植管理策略,通過“産品+服務”的一體化模式,以可複製、可推廣的增産方案,幫助更多種植戶實現提質增效。
“蒜王”的比拼不僅是種植戶實力的較量,更是現代農業智慧落地實踐的集中展示。這背後,是新洋豐以科技賦能農業的成果寫照,更是其以實際行動推動作物增産、農民增收的生動注腳。
新洋豐2025“蒜王爭霸賽”金鄉站現場
蒜田難題待解,新洋豐精準出招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縣是全國著名的大蒜之鄉,大蒜種植歷史已有2000餘年,常年種植大蒜面積達70萬畝,年産大蒜80萬噸,遠銷至全球170余個國家和地區。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的美譽。
隨着大蒜種植規模的不斷擴大,金鄉縣對更加高效、科學、可持續的種植方式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以進一步鞏固産業優勢。
“十四五”以來,農業農村部深入實施化肥減量化行動,促進科學施肥增效,並強調測土配方施肥是化肥利用率提高的重要基礎,強化農企對接,推廣專用肥套餐定制配送等服務模式,推進配方肥落地;金鄉縣也全面實施大蒜全産業鏈標準化戰略,圍繞提升大蒜産品質量等問題,制定了多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全方位指導大蒜生産和流通等環節。
新洋豐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依託新型肥料産品及成熟的農化服務體系,在金鄉推廣“大蒜專用套餐肥+農技服務”一體化方案。方案以“洋豐硫+洋豐至尊+洋豐高富專”為底肥,結合“洋豐豆”生物有機肥活化土壤、改善根際微生態,追肥洋豐美溶和高塔硝硫基産品,實現從返青到膨大期的全周期營養供給,不僅幫助金鄉蒜農走出施肥誤區,更為區域大蒜産業發展注入新活力。
以蒜會友,科學種植顯成效
走進本次金鄉站比賽現場,熱烈氛圍撲面而來。三百餘位種植戶齊聚一堂,帶着自家“壓箱底”的好蒜,興奮地排隊等待。工作人員則對種植戶們帶來的大蒜進行統一修剪與稱重,整齊潔凈的蒜頭猶如一支“蒜軍”嚴陣以待,期待在這場較量中“大展拳腳”。
初賽過後,依據重量、大小等維度篩選出的前二十名被擺到會場中心,由評審團進行第二輪評選。評審團由金鄉縣農作物良種繁育協會會長、山東金鄉大蒜科技小院副院長李永泉領銜組成,他們從大蒜均勻度、乾濕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確保比賽公平公正。
工作人員對大蒜進行統一修剪、稱重
最終,來自金鄉縣王丕街道孫莊村的孫志城贏得一等獎,榮獲“蒜王”稱號。在接受採訪時,孫志城難掩喜悅:“用了新洋豐的肥料三年了,尤其是洋豐硫在蒜田表現特別好,大蒜不爛苗,個頭兒還大,一看就不一樣。”他還特別提到,新洋豐農藝師定期下鄉進行技術指導,教他如何根據土壤情況調整施肥套餐,“這才是真正的科學施肥,以前種地靠天,現在靠技術啦!”
孫志城(右)被評為金鄉站“蒜王”
比賽結束後,為減少種植戶負擔,新洋豐工作人員將獎品統一配送上門。從稱重到評選、從打分到送貨,每一處細節都體現着新洋豐的專業與用心,比賽不僅評出了“蒜王”,更搭起了蒜農之間相互交流的&&,也讓大家切身體會到,想種出好蒜,好産品和強技術缺一不可。
從蒜出發,新洋豐鋪就豐收路
“蒜王”的誕生,不止是種植戶個人的高光時刻,更是新洋豐“産品+服務”方案的成功驗證,從試驗示範到推廣落地,新洋豐打造的不僅是一袋袋肥料,更是一套現代農業解決方案。
新洋豐中原大區魯西分公司農藝師王治水介紹:“我們從施肥到病蟲防控,再到采收都做了全流程服務,尤其在返青期、蒜頭膨大期等重要節點都會進行回訪,遇到問題及時幫助種植戶解決,與此同時也會注意普及科學施肥的理念,讓大家明白現代農業種植不是簡單地多施肥,而是要把養分用在‘刀刃’上,這樣才能讓每一塊土地都發揮最大的潛能。”
王治水在“蒜王爭霸賽”上講解大蒜專用肥技術特點
目前,新洋豐大蒜專用肥套餐已在河南、江蘇、山東等地區全面推廣,增産數據持續刷新,蒜農口碑持續提升。菏澤市成武縣一塊“洋豐至尊+洋豐硫”大蒜示範田數據顯示,示範田較對照田畝增産933斤,增産率達19.98%,畝增收1866元;金鄉縣一處大蒜示範田測産數據顯示,示範田較對照田畝增産1240斤,增産率達32.04%,畝增收2480元。
新洋豐始終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堅持“産品+服務”的雙核心,持續推進肥料升級和技術方案迭代,通過全鏈條支撐體系,不斷推動農業科技向基層下沉,為廣大農民提供豐收的“鑰匙”。(郭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