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7月3日電(徐曼曼)2025年是資本市場新“國九條”&&及公募佣金新規落地後的首個完整年度。伴隨一系列政策規定的密集落地,券商過往依賴公募基金分倉佣金的主流盈利模式面臨轉型壓力。在此背景下,各大上市券商紛紛通過強化研究能力、推進數字化轉型、深耕區域産業及構建協同生態等路徑,探索差異化的競爭突圍之路。
“研究業務不應止步於信息生産,更要成為引領投資決策、驅動公司業務的‘發動機’。”在與新華網記者的深度對話中,新任信達證券副總經理程遠以買方與賣方雙重視角,揭示了券商研究從“獨立分析”向 “生態賦能”的轉型邏輯。這位推動信達證券向“研投一體化”躍遷的行業資深人士強調:金融研究的核心價值在於搭建“産業與資本”的連接橋梁——既要成為深耕行業的産業專家,更需以金融視角輸出精準價值判斷。
這種雙重能力的構建,或許正是信達證券在投研革新中脫穎而出的關鍵。
信達證券副總經理程遠接受採訪。新華網 陳延特 攝
機製革新:深度研究為核,協同生態激活實踐價值
在券商紛紛推進業務革新、重塑核心競爭力的進程中,研究所改革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深度縮影。程遠指出,行業發展正從規模擴張階段轉向“精品化”與“深度專業化”轉型,而信達證券構建的投研一體化協同機制,已成為其在行業變革中實現突圍的核心關鍵所在。
時間回溯到2019年下半年,程遠加盟信達證券研究所。彼時,公司研究業務以對內服務為主。程遠到任後的首要任務便是推出市場化考核機制,打破資歷壁壘,實行嚴格的“業績導向”,為團隊注入新活力,並成功吸引並激活了大批有實力但尚未成名的分析師潛能。
在加入信達證券之前,程遠曾擔任東興基金投資總監兼研究總監、華泰證券三大消費領域首席研究員等職務,具有買方與賣方雙重背景。正是這一獨特背景,使其能夠更加深刻洞察研究的本質價值。他強調,“研究深度是立足之本。買方機構最核心的需求是能帶來真實投資價值的深度研究,而非浮於表面的服務。”他也將這一理念深度融入信達證券研究業務的實踐中。
據其介紹,依託母公司中國信達集團作為資産管理公司(AMC)的背景,研究所承擔着對集團數千億級投資項目提供嚴謹研究支持的重任。“浮皮潦草的概念型研究可能導致集團承受鉅額損失,這是絕對不可容忍的。”這種強風險管控需求,倒逼團隊必須錘煉紮實的基本面分析能力和長期估值判斷能力,將“買方思維”內化為研究標尺。
在程遠的推動下,研究所的定位也實現了關鍵躍升,轉型為“研發中心”。其職能已超越傳統研究範疇,主動出擊開發上市公司資源,深度串聯投行、資産管理、股權質押融資、破産重整等證券公司全業務鏈條。“我們不是被動響應需求,而是主動成為驅動公司業務發展的‘發動機’。”這種主動開發模式成效顯著:近一年來,研發中心為集團提供了數十個重大項目的深度研判,涉及資金規模超千億元;同時為證券業務線成功開發落地項目數十個,成為推動公司交易佣金收入實現跨越式增長的核心動力。
數據顯示,在程遠出任研發中心負責人期間,信達證券研究業務實現突破。2019年至2022年間,其研究佣金收入實現14倍增長。
信達證券公告
2025年6月30日,信達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聘任程遠先生為副總經理,程遠由此成為信達證券唯一一位80後高管,也是近年來唯一擢升的業務幹部,其職業路徑成為業內“研而優則仕”的又一代表。
賽道前瞻:三大結構性機遇的價值解碼
在複雜多變的宏觀經濟環境下,市場整體性投資機會略顯匱乏,但結構性機遇正悄然涌現。程遠在深入研判市場趨勢後指出,創新藥、消費價值遷移、科技應用三大領域,有望成為投資者捕捉機遇的關鍵賽道。
程遠認為,在創新藥領域,中國正迎來突破的“元年”。“過去我們總認為創新藥離我們很遠,但其實有一批人在‘海平面之下’深耕,”程遠形容道,“一旦浮出水面,將呈現‘驚濤駭浪式’的爆發。”他援引中國製造業由易到難的升級路徑——從紡織家電到手機、新能源車,再到如今創新藥的突破,這是産業鏈競爭力自然延伸的結果。而AI在藥物研發中的應用正加速這一進程,部分國産新藥數據已可比肩國際水平,標誌着巨大且可持續的市場空間正在開啟。
在消費領域,儘管消費大盤承壓,但程遠敏銳指出結構性機會在於“價值遷移”。一方面,伴隨居民富裕程度提升,消費正從“實用價值”向“情緒價值”躍遷。“這不是經濟壓力的産物,而是文明進步的體現,”他解釋道。老鋪黃金突破傳統金飾定價邏輯、潮牌服飾受全球追捧,都印證了設計感、文化認同帶來的情緒溢價已成為新消費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更是中國文化自信在消費領域的投射。另一方面,經濟環境也催生了“極致性價比”賽道的繁榮。蜜雪冰城等企業的爆發式增長,正是通過優化供應鏈、顛覆傳統渠道,滿足了大眾對高性價比消費的剛性需求。
對於AI等科技的應用層落地,程遠坦言具體爆發時點難以精準預判,“如同判斷冬天必下雪,但不知哪天下第一場雪”。面對這種不確定性,程遠的策略是“雙管齊下”:一方面牢牢把握確定性高的上游基礎設施(如算力等);另一方面,構建強大的前沿跟蹤與快速響應能力。他以“鏟子與金礦”作喻:算力等基礎設施(鏟子)是確定性需求,而應用層爆發(金礦)需等待技術成熟與監管適配。
“但當某個應用真正爆發並引發行業變革時,我們必須能第一時間識別其連鎖反應,”他強調,這依賴於跨行業深耕的專家團隊和對産業變化的敏銳嗅覺。
在技術浪潮席捲金融領域的當下,數字化轉型與金融科技應用也成為券商行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今年年初,信達證券正式宣布完成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測試,聚焦業務場景與組織效能的協同進化,構建覆蓋“研究支持、合規管控、運營提效、客戶服務” 的智能化應用矩陣,並啟動內部應用場景驗證。“研究員通過AI處理基礎數據蒐集、行業紀要整理等環節,效率提升顯著。尤其面對新技術、新概念時,研究員能快速獲取知識脈絡,縮短研究鏈路。不過,金融行業的特殊性決定了科技應用必須謹慎。”程遠補充道。
程遠最後強調,捕捉新興賽道的機遇,核心在於回歸深度研究與産業洞察。券商研究向“精品化”轉型的趨勢,正是要求機構摒棄浮於表面的概念炒作,以紮實的基本面分析和前瞻性視野,為投資者在紛繁複雜的市場中錨定真正具有長期價值的結構性機會。信達證券“投研一體化”的實踐,正是為了鍛造這種深度賦能投資決策的核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