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曾&&,醫藥公司的研發工作非常有意義,但是他卻不知道怎麼判斷處於研發階段的藥品的價值,所以以組合買入的方式比較合理。
正如他所説,醫藥公司的行業研究存在較高的專業壁壘,涉及複雜的生物醫學知識,普通投資者若想深入研究單一個股,往往需要耗費大量精力。所以,對於普通投資者而言,通過指數化投資組合買入醫藥公司或許是個比較好的選擇。
近期,創新藥板塊的表現受到關注。從數據來看,近一年以來,中證創新藥産業指數累計收益率約為5%;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累計收益率約34%。
創新藥相關指數近一年累計收益率
數據來源:Wind,2024/5/19-2025/5/19,指數收益不代表具體産品表現,不構成投資建議。
中證創新藥産業指數(以下簡稱“中證創新藥”)和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以下簡稱“港股通創新藥”)同屬創新藥指數,在各自所屬的市場上均有不錯的表現。然而,兩者在收益率上存在着差異,這主要源於兩地上市規則、指數編制方案不同等因素的影響。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兩條指數的區別吧
編制規則
中證創新藥選取涉及創新藥研發的A股公司、港股通創新藥選取港股通標的下的創新藥相關公司
中證創新藥産業指數從主營業務涉及創新藥研發的上市公司證券中,選取不超過50隻最具代表性上市公司證券作為指數樣本,以反映創新藥産業上市公司證券的整體表現。
恒生港股通創新藥指數反映可經港股通買賣,業務與創新藥研究、開發及生産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的表現。
中證創新藥、港股通創新藥編制規則對比
數據來源:中證指數公司、恒生指數公司
行業分佈
中證創新藥比港股通創新藥覆蓋更多CXO類公司
從細分行業來看,兩條指數的成份公司均聚焦於化學製劑、其他生物製品和醫療研發外包三大申萬三級行業。
其中,中證創新藥更側重於化學製劑和醫療研發外包,行業權重分別達到48.3%和21.3%。港股通創新藥的行業分佈則呈現不同特徵,主要集中在其他生物製品(47.5%)和化學製劑(36.8%)兩個行業上,而醫療研發外包領域的權重僅5.7%,顯著低於中證創新藥指數。
行業權重對比(%)
數據來源:Wind,2025/4/15,申萬三級行業分類。
小貼士:
【在申萬行業分類下,“化學製劑”下屬於“化學制藥”,化學藥主要通過化學合成的方式生産,多為小分子藥物,技術壁壘相對較低。
“其他生物製品”下屬於“生物製品”,生物藥主要借助生物技術,多為大分子藥物,相對於化學藥,研發周期更久、技術壁壘更高。
“醫療研發外包”其實就是CXO,CXO貫穿創新藥主體業務的全流程,從創新藥的發現篩選、臨床試驗、再到生産製造、推廣銷售,CXO均能提供相應的外包服務。
申萬行業分類(醫藥生物)
資料來源:《申萬行業分類標準 2021 版説明》,2021/8/20,申萬指數網站。
主要成份股
中證創新藥主要成份股集中度更低,港股通創新藥包含更多生物科技類公司
從成份股集中度看,港股通創新藥集中度更高,受主要成份股影響更大,前十大權重成份股權重合計為68.63%;中證創新藥成份股更分散,前十大權重成份股權重合計為48.92%。
中證創新藥中成熟大藥企和提供醫療研發外包服務的企業(CXO)權重佔比高,如恒瑞醫藥和藥明康德;港股創新藥除了涵蓋成熟大藥企外,還匯聚了大量生物科技公司(Biotech),如信達生物和康方生物。
這一差異源於 2018 年港交所在《主板上市規則》中新增了第 18A 章—《生物科技公司》,該政策允許尚未實現收入或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市場 IPO,為早期生物科技公司打開了資本市場通道。許多處於研發早期、尚未形成商業化收入的創新藥企業進入港股,促使港股市場生物科技類公司的數量顯著增長。
前十大權重成份股對比
數據來源:Wind,2025/4/15,申萬三級行業分類。
綜合來看,對比中證創新藥和港股通創新藥兩條指數,中證創新藥産業指數成份股和權重分佈以業務鏈條完整、規模較大的成熟藥企以及CXO公司為主,而港股創新藥指數則匯聚更多研發驅動的新興生物科技公司,最終兩條指數呈現出較明顯的特徵差異,進而也導致兩者的走勢表現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