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4日,市場上歷史悠久、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寬基指數——上證180宣布修訂指數編制方案,並於2024年12月16日正式實施。
上證180指數(000010)是滬市大盤風格的代表性寬基指數之一,由滬市規模較大、流動性較好的180隻證券組成。該指數發布於2002年7月,當時滬市的上市公司僅700多家。二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動力發生了轉換、産業結構持續調整,滬市公司的市值結構、行業分佈等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公司數量也增加到了近2300家,在這個背景下上證180指數的編制方案與時俱進地做出了調整。*
寬基指數旨在反映一個市場/板塊的整體表現,當指數根植的經濟和市場環境發生明顯變化,它也有必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以提高代表性和可投資性。我們以本次上證180編制方案的優化為例,來看看寬基指數三個主要的優化方向吧~
方向一:提高流動性門檻、增強可投資性
在舊版編制方案中,上證180對成份證券的流動性並沒有單獨設置門檻。修訂後的上證180編制方案增加了成份股流動性篩選條款:選取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排名位於樣本空間前90%的證券。這樣,提高了成份股流動性門檻,剔除了流動性相對欠佳的證券,有助於提升對應基金産品的投資管理效率,也為可容納更大規模對應指數基金産品,創造更好的基礎條件。
流動性是寬基指數篩選成份股的重要標準之一,像是滬深300指數會剔除樣本空間內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額排名後50%的證券;中證1000指數剔除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排名後20%的證券;中證A500指數和上證180一樣,也是選取過去一年日均成交金額排名位於樣本空間前90%的證券。
方向二:行業均衡提升市場代表性
有較好代表性是設計寬基指數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指數樣本空間裏,股票市值規模差異往往很大,且超大市值、大市值股票常會集中在少數行業(如石油石化、金融等)。
寬基指數一般會按市值由大到小排序來篩選成份股,並依市值大小加權,這樣可能會導致指數成份股行業分佈與所在市場/板塊行業結構差異較大,特別是一些市值偏中小的行業可能無法覆蓋到,從而降低了指數的市場代表性。
一些寬基指數相應地優化了編制方案,通過促進行業分佈的均衡,提高指數對市場/板塊的代表性。例如,上證180指數在編制調整時,新增要求樣本一級行業權重與樣本空間相應的一級行業自由流通市值合計佔比保持一致,該規定促使上證180指數的行業分佈與滬市整體行業分佈特徵基本一致,從而更加全面客觀地反映滬市行業分佈結構。
與原方案相比,按新方案編制的上證180指數,金融、日常消費等傳統行業成份股的權重下降,工業、信息技術、醫療保健等行業的權重上升,從而更貼近於滬市上市公司的行業分佈結構,從結果上看,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之間的權重。
上證180指數調樣前後權重對比
數據來源:Wind,2025/1/17
還有其他一些寬基指數也採用了不同方式均衡行業分佈,以增強代表性,比如中證A50須滿足指數樣本各中證二級行業入選數量不少於1隻;中證A500指數須滿足指數樣本各一級行業自由流通市值分佈與中證全指指數的樣本空間盡可能一致。
方向三:更多考慮ESG因素
ESG投資理念逐漸興起,它要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關注財務信息,還要從環境、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等多維度對公司進行綜合評估,以推動可持續投資發展,助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綜合考慮國際先進理念和國內市場特點,中證指數公司推出了中證ESG評價體系,運用該體系對全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ESG評價,並將ESG因素納入指數編制方案加以考慮。
本次修訂後的上證180指數編制方案新增規定,剔除中證ESG評價結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證券。
此外,中證A50、中證A100、中證A500等寬基指數也都將“剔除ESG評價結果在C及以下的上市公司證券”寫入編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