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4/ 14 09:01:13
來源:《半月談》

基金無情人有情?年輕人理財熱潮考驗“財商”教育

字體:

  “收留白酒、醫療、藍籌大跌的心碎女孩,年齡18~25歲長相可愛優先。基金無情人有情,大盤綠你我不會,你的不安,我來承擔。哪怕全世界割你韭菜,我也是你最溫暖的港灣。”這是從事財務工作的95後南昌青年小林在一只基金討論區留下的評論。

  新型理財傳播方式和基金産品大量推出,我國居民資産配置意識逐步增強,年輕人逐漸成為基金理財的生力軍。截至2021年1月底,某基金個人客戶中,30歲及以下客戶佔比已接近30%。對“新基民”來説,基金不僅是理財産品,更成為一種社交工具。過去茶余飯後聊明星八卦,如今則變成了聊基金,甚至有人為明星基金經理成立了後援會,追星式“炒基”掀起熱潮。

  1

  中國人財富觀之變

  “新基民”是在經濟快速增長和技術日新月異的大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他們較早認識到投資理財的重要性,願意嘗鮮。年輕人習慣從網絡中獲取資訊,也樂于在網上投資理財,互聯網銷售平臺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性,賺錢效應吸引越來越多年輕人關注並積極參與基金投資。“身邊的學弟學妹有不少在買基金。春節期間,我和00年出生的弟弟交流才得知,他也早已進場,不但買得比我多,賺得也比我多。”四川師范大學大四學生小鮮説。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觀念更加深入人心

  縱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財富觀的變化,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居民理財意識覺醒,財富積累能力不斷增強。老百姓從最初有錢就存銀行,逐步轉變為期望獲取更多的財産性收入,包括持有不動産、投資各種類型的金融資産等。根據波士頓咨詢的統計,在中國居民持有的金融資産中,儲蓄存款已由早期70%下降到50%左右,銀行理財、股票、公募基金等資産比例逐漸增加。

  二是居民對投資理財的認識不斷成熟。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使理財渠道和品種變得豐富,投資者能接觸到更多金融産品。此外,隨著理財經驗的積累以及經歷多輪市場“牛熊更替”,投資者對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目標等理財偏好也有更多考量。在杭州從事外貿工作的90後李磊説:“確實有一些人被前段時間的市場迷惑了,但他們現在應該都更新了認知。”

  某基金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資本市場和財富管理行業還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投資者尚存不成熟的一面。比如,理財方式單一、缺乏多元配置,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忽略了與之對應的風險,在投資行為上傾向短期投資、存在追漲殺跌現象等,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投資者的盈利體驗。國內居民理財仍有不小的進步空間。

  中國人財富觀的變化是時代發展的一面鏡子。未來,隨著中國經濟穩步增長,資管新規落地後剛性兌付逐漸被打破,養老金等長期資金佔比提高以及鼓勵長期投資的相關政策出臺,國內居民理財觀念會變得更加開放和理性,更注重長期投資和風險控制。

  2

  普及高品質財商教育

  “有的基民賺錢了叫蔡經理,虧錢了就叫經理菜,還有的人去評論區罵基金經理,這就很不成熟不理性。在我看來,基民理性意識有待提高。”南昌青年小林説,“學習投資理財知識、提升個人風險意識是當代青年亟需的必修課。”

  在新市場不斷涌現的發展階段,財商教育的內容也要跟上時代。除了傳統的股票、基金外,期貨、外匯等內容也需要納入財商教育的范疇。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金雪軍認為,財商教育一定要把金融産品的特點和規律講清楚,即風險和收益並存,更重要的是,金融市場較容易觸發羊群效應,投資人在金融市場上非常容易失去理性。

  財商教育應從較早時期開始,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內容可以按難易度分級,但一些基本的道理應從青少年時期培養。“財商會伴隨人的一生。”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金融與會計學教授芮萌認為,財商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父母可以通過一些小遊戲促進孩子財富管理意識萌發,比如為孩子開設壓歲錢理財賬戶,以此為契機解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基金等産品的區別。大學裏的金融學、財商教育相關課程應進一步細化,如作為選修課、拓展課,讓更多有興趣的人學習了解。

  有些國家通過立法來促進理財教育。例如,美國在1994年通過的《聯邦中小學教育法案修正案》中,已正式將個人理財知識教育納入課程安排中,並在2001年通過了《不讓一個孩子落後》法案以明確學校開展理財教育的重要性。

工作人員在向客戶介紹理財資訊 新華社發(貝赫 攝)

  社會要積極倡導正確的理財觀,鼓勵促進相關機構營造科學理財的氛圍,設計相應的理財産品,推廣理財規劃意識。同時,應充分發揮網絡平臺的作用,建立學生與學校、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三者統一的理財交流體係,加深學生對財富觀和家庭財務規劃的理解,完善理財認知體係,使其進入社會後能有效實現自我財務管理。

  3

  創新針對青年人的投資者教育

  投資者教育是投資者權益保護的重要途徑。某基金相關負責人認為,針對青年人的投資者教育,需要在形式上推陳出新,根據青年人的喜好和特點來進行。盡可能避免過去形式相對單一、內容過于嚴肅等問題,借助視頻、漫畫、動圖等更為輕松活潑的形式,在抖音、B站、微信視頻號等青年人聚集的平臺上傳播。

  “B站的觀眾更能接受時間長一點的視頻,但總體而言,大部分人還是很難聽進去長篇大論的知識講解。這也很正常,因為股市的一九法則決定了只有10%左右的人可以賺錢,那麼按這個邏輯,也應該只有10%的人能聽進去深入講解。”金融博主陳彥宇説。

  針對那些有精力係統學習投資的理財者,他建議深入學習理論知識和市場規律,想清楚股票到達什麼階段需要止損、什麼程度要止盈,成為一個獨立思考的理性投資者,而不是盲目跟風。對于那些不知道該買什麼的基金投資者,他建議長線持有一支指數基金,比如做好一個五年定投規劃,期間不論漲跌都不動搖。

  廣東證監局不斷面向廣大中小投資者講解監管紅線和風險底線,倡導理性投資。如舉辦“理性投資從我做起”金融消費者權益進校園、企業、社區、商場係列講座。同時,深化與地方政府協作,推動廣州成為全國首個將金融理財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係的試點地區。目前,廣州市113所中小學正式試點開設金融理財教育課程,參加學習的學生近3萬人。

  現在,很多中小學生會使用支付寶等App,設置購買金融産品年齡門檻、預防青少年借貸“炒基”也需提上日程。

  針對部分金融廣告存在誇大收益、隱瞞風險、刺激投資者“炒快、炒短”等問題,廣東證監局把投資者保護關口前移,從宣傳銷售環節引導投資者理性投資,合力營造理性投資的社會氛圍。

【糾錯】 【責任編輯:尹世傑 】
閱讀下一篇:
010030090920000000000000011106661127327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