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又一戶外運動企業衝刺上市。
10月9日,坦博爾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坦博爾”)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這也是今年以來,國內第二家定位專業戶外運動的企業“奔赴”資本市場。
隨着國內戶外市場的爆發,越來越多的鞋服品牌搶灘布局。坦博爾,這家曾經以羽絨服起家的本土品牌,如今正全力衝刺,試圖在火熱的戶外運動賽道中佔據一席之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如火如荼的戶外市場背後是激烈的競爭環境、線上流量成本的激增、産品同質化、中低端的産品認知等問題。對於“跨界選手”坦博爾,如何“破局”是其能否獲得資本認可的關鍵。
定位“中國專業戶外服飾”
銷售費用近四成,研發費用持續下滑
提到坦博爾,多數人的印像是一家老牌羽絨服企業。
回溯坦博爾的發展史,憑藉“老百姓的實惠”的高性價比定位,坦博爾以發源地山東為核心,在二三四先城市迅速發展,一度成為區域性代表羽絨服品牌。然而,受限於品牌業務規模、區域局限、市場定位等因素影響,坦博爾遭遇增長瓶頸,營收下滑。
根據中國羽絨工業協會和中信證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04年,坦博爾市場佔有率僅為1%,遠低於波司登16%、雅鹿8%、雪中飛8%。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坦博爾曾掛牌新三板,而後收入規模持續縮水,公司凈利潤陷入虧損,兩年後公司因戰略發展規劃摘牌。
轉折來自2022年。搭上國內戶外運動市場發展的“快車”,坦博爾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從羽絨服領域擴展至衝鋒衣戶外專業賽道,搭建起覆蓋徒步、登山、滑雪等多場景戶外産品矩陣,並積極布局線上銷售渠道,舉辦戶外時尚大秀等。同時,簽約黃軒、鐘楚曦、周也等年輕一代明星宣傳戶外服飾性能與美學。
轉型成效也十分明顯。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5年上半年,坦博爾分別實現收入7.32億元、10.21億元、13.02億元、6.58億元,毛利為3.68億元、5.76億元、7.15億元、3.57億元,利潤為0.86億元、1.39億元、1.07億元、0.36億元。
産品方面,坦博爾將其分為頂尖戶外系列、運動戶外系列與城市輕戶外三大系列,其中,城市輕戶外系列作為主力,2022年-2024年收入分別為6.05億元、7.51億元、9.15億元,佔比82.71%、73.6%、70.3%。
一路攀升的業績,折射出坦博爾轉型的成功,但依賴電商渠道的增量以及庫存的壓力、産品的差異性等仍然是其需要正視的問題。
首先,作為一家傳統服飾企業,多數人對坦博爾的標籤是“老牌”“羽絨服”“便宜”,而這與企業目前強調的“專業戶外”定位有較大差距,且從招股書也能看到,高端産品線的銷售佔比較小,消費者認知不足。
其次,作為線下渠道起家的品牌,如何處理好線上與線下渠道平衡問題同樣是難點。2024年,坦博爾終止與83家線下分銷商的合作,重點清退低線城市低效網點,將重點轉向天貓、抖音等電商&&。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5年上半年,坦博爾線上渠道銷售收入分別為2.26億元、3.49億元、6.26億元、3.47億元。2025年上半年,線上渠道銷售收入首次超過線下渠道,佔總收入比例達到52.7%。其中,線上自營門店表現突出,2024年營收4.80億元,佔總營收36.9%,較2022年增長223.6%。
線上渠道的“發力”,帶來收入增加的同時,也增加了成本壓力。
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5上半年,坦博爾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1.99億元、3.56億元、5.08億元、1.67億元、2.61億元,分別佔相應期間總收入的27.3%、34.8%、39.0%、47.0%及39.7%;2022年-2024年,凈利潤分別為8577.4萬元、1.39億元、1.07億元,凈利率分別為11.7%、13.6%、8.2%,2025年上半年凈利潤3593.7萬元,凈利率下滑到5.5%。
另外,在庫存管理上,坦博爾的壓力也非常明顯。招股書顯示,2022年-2024年,坦博爾存貨期末餘額分別為3.33億元、2.57億元、6.93億元,其中2024年末存貨餘額同比增幅高達170.2%。而且,坦博爾存貨周轉天數從2023年的242天增至2025年上半年的485天,對比波司登、安踏、李寧(118天、136天、61天)差距明顯。
最後,在研發上,2022-2024年,坦博爾研發開支分別為2567.3萬元、3397.3萬元和3681.1萬元,對應研發費用率分別為3.51%、3.33%、2.82%,研發費用率處於持續下滑狀態。這對於越來越看重産品科技感與專業性的戶外産品消費者來説,很難形成品牌信任。
熱度高漲的戶外
企業如何突出重圍?
近年來,在健康意識和戶外運動基礎設備不斷完善的背景下,中國戶外運動市場快速發展。據灼識諮詢數據,中國專業戶外服飾行業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88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319億元,預計2029年將達到2871億元。本土專業戶外服飾品牌市場規模也由2019年的270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573億元,預計到2029年將達到人民幣1372億元。
“戶外活動作為兼具健康、社交、體驗屬性的活動形式,符合當前國內消費者的消費偏好,未來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驅動國內戶外市場進一步快速增長,預計未來五年內有望翻倍增長,年均增長15%以上。”東吳證券紡織服裝行業分析師趙藝原指出,近年來國産品牌通過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吸引更多年輕戶外消費群體的同時,不斷提升市場份額。
在她看來,坦博爾在此時衝刺港股同樣是為其後續發展鋪墊:“對於戶外品牌而言,技術研發、品牌建設、渠道開拓等構成主要競爭維度,上市融資將為戶外品牌擴張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助力進一步提升市場佔有率。同時,上市企業需經過嚴格審核,更容易獲得消費者信任,有利於提升品牌溢價。此外,港股上市能鏈結國際資本,為品牌國際化發展鋪路。”
良好的發展前景背後,突圍的難度不容小覷。一方面,目前國內專業戶外服飾行業競爭格局較為分散。灼識諮詢報告顯示,以2024年零售額計,前十大品牌的市場份額合計僅佔24.3%。
另一方面,“新手破局”面對的不僅是伯希和、凱樂石、駱駝等國産戶外專業選手,還有安踏、李寧、優衣庫、UR等“跨界”參與者。對比發展歷程類似的美邦服飾,同樣在去年大力進軍戶外市場,並喊出“始祖鳥平替”的口號,但結果差強人意。根據美邦2025年上半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2.27億元,同比下降45.23%;歸母凈利潤為993萬元,同比下降87.07%。
更多品牌參與戶外市場,有利於拓寬戶外消費群體,加強戶外消費市場培育,但同時也使得各品牌獲客難度加大,對各品牌綜合競爭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趙藝原看來,品牌首先要形成差異化定位,避免了同質化競爭;其次要築牢産品技術,強化專業戶外品牌形象;最後要抓住戶外市場高速增長機遇以及消費者品牌教育紅利期,逐步突破中高端戶外市場。(文/紀校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