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香粧行業正經歷着由快速增長轉向平穩甚至波動的新發展階段,其中國貨品牌從0到1,從寡到眾,從弱到強,在潮起潮涌的市場中不斷躍升;外資品牌也在新的市場變化中更新着“中國戰略”。中國香粧市場將會出現哪些新需求、新機遇、新挑戰?香粧企業應如何順勢而為、創新突破,邁入全新發展階段?新華網《香粧對談》欄目,對話林清軒董事長孫來春,探討中國香粧産業高質量發展之道。
採訪嘉賓:林清軒董事長 孫來春
新華網:從産品研發的角度上來講,品牌有哪些新的突破?取得了哪些科研成果?
孫來春:護膚品已經從幾十年前的保濕補水、到第二代開始有抗皺修護的功效,到現在已經進入到第三代。3.0時代的護膚已經開始借助生物技術的力量,達到了細胞級的修護和抗皺。
林清軒最新發現的兩個生物技術力量,一個是分子刀的生物酶切技術,就是把山茶花油的分子量剪切得更小,它越小肌膚吸收得越好。
第二個是分子重組生物發酵技術,通過選用十年以上的山茶籽老油菌種發酵,讓護膚品的吸收和功效大幅提升。這種技術趨勢在國際主流産品裏也正在崛起,這次中國的品牌和企業沒有落後,而是跟他們並駕齊驅。
新華網:植物原料也是國貨化粧品的一個重要突破點和布局點,除了山茶花以外,林清軒還在哪些植物上進行了布局?
孫來春:林清軒最近這10年所有的資金、所有的人才全部壓到山茶花上,做聚焦式的打穿,我經常形容叫做“一毫米寬、一千公里深把地球打穿”,當我們聚焦了所有資源進來之後,在山茶花的花朵、葉片、種子上就可以開發相關的油類原料,包括水溶性的原料,最近我們從山茶花的花朵裏提取出了鮮花的細胞液,直接用它代替水,我覺得這對行業也有很大的影響——未來可以開發無水配方,而不是額外再做凈化水了,直接用植物的細胞液。
實際上我覺得護膚品這個方向,大家對來自於自然的東西比較信任,但是來自自然的也還要進行深加工,進而達成對肌膚好的價值和作用。
未來林清軒會對除了山茶花之外,其他來自於中國的例如蟲草、人參、牡丹等這些植物進行開發,我們已經準備好了工作小組,對它們進行深入的研究,尤其最近在牡丹和芍藥裏面,我們也發現了非常棒的護膚原料。
新華網:當前,國貨化粧品與國際品牌相比有哪些優勢與挑戰?
孫來春:實際上中國護膚品經過這些年的追趕,我們在追什麼?第一個我們要追科技,在科技上、在配方上要注意,實際上可以説我們在5~10年前已經追平了,甚至於在某一些品類上,就像我們在精華油這個品類上,在發明專利和行業的使用體驗上,已經遠超很多國際的同行,但是這還不夠。
第二個追什麼?追品牌,品牌背後代表的是一種文化,是一種對這個産品背後看不見的一種認知。
第三個追我覺得也是我們面對的一個很大的挑戰,我有信心突破的,就是企業管理水平和組織的運營能力。
新華網: 消費者目前對國貨品牌喜愛度極高,如何看待這一消費心理對國貨品牌的影響?是否是新的風口?
孫來春:現在的趨勢是大家也開始買國貨的面霜精華,更高端的精華油已經成了他們購物車裏的一個選項。實際上你看一個行業,尖端上的産品有沒有人選?比方説比較昂貴的一些是面部的精華油,比較好用的抗皺面霜,這都是比較靠前的,帶有科技含量又是使用量比較大的。
過去可能我們就做一些基礎的護膚,現在開始在功效上逐步往上提,已經提到抗皺緊致,再往上提就是細胞級抗皺,所以就是看消費者有沒有買高功效的、尖端的産品,如果這個購買佔比高,行業就有希望了。
新華網: 這也是倒逼品牌加碼科研實力?
孫來春:是的,科研什麼時候啟動都不晚,一定要加大力度,尤其是科研人才的儲備,各大院校紛紛開始成立跟化粧品科研有關的專業,甚至於研究生專業,這個趨勢太好了,未來的人才補充上來,這個行業才能做得更大。
新華網:在高端市場方面是否有相關布局?
孫來春:其實中國品牌想實現真正的高端化布局,要突破三個點,第一點就是高端原料,原料如果不突破,怎麼應對全球競爭?所以我們用了12年時間,從浙江高山的紅山茶花裏去提取精純的山茶花籽油,又從花朵裏提取山茶花的內生態以及它的細胞液,然後用發酵的生物合成技術提煉我們最新的原料。
第二個就是不要看短期,要長期踏踏實實做品牌。我們堅持在線下開店幹了20多年,開了500多家店,老老實實的做開店這件事情,顧客的體驗是非常好的。
第三個我覺得踏踏實實做品牌,然後把本民族的文化和品牌進行植入,我覺得一個品牌一定要有一個母文化,文化基因如果錯位的話,很難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品牌。
新華網:如何看待國貨化粧品行業未來的發展?
孫來春:在未來的十年,我認為中國品牌會佔到市場80%以上的份額,成為引領者,我有信心在未來中國的産品不止在東南亞和非洲,包括美洲和歐洲都會有中國品牌的身影,那個時候中國香化行業就是真正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