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布衣亮相“ESG-可持續創變”主題展 持續探索中國原材料綠色未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9/02 14:48:26
來源:新華網

江南布衣亮相“ESG-可持續創變”主題展 持續探索中國原材料綠色未來

字體:

今年8月,《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正式發布,對時尚和紡織領域産生了開創性的影響。那麼,從原材料到消費端,這一標準到底對牧民、供應鏈企業、品牌和消費者有什麼意義與價值?在今年的“ESG-可持續創變”主題展上,答案逐漸浮現。

值聯合國全球契約(UNGC)提出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理念二十周年之際,“ESG-可持續創變”主題展於8月26日至27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

作為中國設計師品牌時尚公司,江南布衣與引領全球責任牛絨的牦牛絨品牌SHOKAY繡嘉受邀參展,並聯合舉辦了一場主題為“一縷牦牛絨 – 探索可持續的生産與消費”工作坊。

在聯合展區,江南布衣和SHOKAY繡嘉通過從毛絨、紗線,到面料,再到成衣完整呈現了牦牛絨的生態産業。江南布衣可持續生活方式品牌RE;RE;RE;LAB 24秋冬新款牦牛絨産品的亮相也備受參展觀眾的青睞。據了解,整個展&的展板是由可回收的瓦楞板製作拼接而成,由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帶來的這一創意設計讓人眼前一亮,也很好地踐行了ESG理念。

(江南布衣和SHOKAY繡嘉的聯合展區)

在“一縷牦牛絨 – 探索可持續的生産與消費”工作坊環節,江南布衣與到場嘉賓和參展觀眾交流分享了“布盡其用-牦牛絨産業振興項目”的最新進展與成果,探尋這一天然纖維在可持續時尚中的更多可能性。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席春玲出席了工作坊,並作了開場致辭。她&&,今年江南布衣聯合多家合作夥伴共同發起制定了《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推動了牦牛相關産品的可持續發展,為消費者帶來了高品質、環保且符合道德標準的産品,為牧民帶來了更好的生活,進一步促進了産業升級。她感謝江南布衣、SHOKAY繡嘉等企業用實際行動展現了企業的責任與擔當。

(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席春玲作開場致辭)

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已成為推動企業、社會和環境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布盡其用——牦牛絨産業振興項目”兼具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是江南布衣在ESG方面的成功創新樣板。以“打造具有江南布衣特色的可持續時尚”為ESG願景,江南布衣未來將繼續積極與社會各方協同合作,以負責任的態度和行動,為行業和産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牦牛絨産業振興:責任、標準與市場化發展

在工作坊上,江南布衣企業公關總經理鄭丹丹介紹道,“布盡其用-牦牛絨産業振興項目”目前聚焦四個主要板塊: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動物福利培訓、高原生態修復、創新面料産學研發。該項目不僅制定了牦牛絨的國際可持續標準,還涵蓋了動物福利保護培訓、牧場認證、牧戶培訓、草原生態修復及面料創新研發等多個方面,基本覆蓋了牦牛絨全産業鏈,展現了江南布衣在推動牦牛絨産業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堅定決心與實際行動。

作為江南布衣的合作夥伴,SHOKAY繡嘉創始人喬琬珊在牦牛絨産業已經深耕了17年。在工作坊上,她分享了繡嘉在構建責任牛絨可持續産業鏈方面的經驗,強調了從源頭到終端的全鏈條管理對於實現可持續生産的重要性。她認為,“産業鏈上下游緊密合作開創新紗線、新面料和新設計,一起打動消費者的心智的同時又能保護牧區的生態,牦牛絨産業才能真正實現市場化良性發展。”

那麼,動物福利是什麼?動物福利與可持續生産之間有哪些&&?中農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分會牦牛絨標準項目負責人蔡猛在工作坊上完整展開了《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的説明,讓現場觀眾迅速了解到該標準的核心內容及重要意義。

(中農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分會牦牛絨標準項目負責人蔡猛展開《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的説明)

蔡猛&&,標準的制定能夠切實保障牦牛福利,進一步為産業鏈各方服務,打造可持續、透明的供應鏈體系,進而提升産品價值與牧民的經濟效益,保障産業可持續性。

全産業鏈參與:共探時尚産業可持續發展新路徑

為更好地呈現與探討牦牛絨産業振興對於時尚産業的重要影響,本次工作坊還開設了一場圓桌對話。Impact Hub Shanghai聯合創始人呂秀娟、江南布衣研發中心標準部經理趙煒煒、ELAND生産採購組經理金聖傑、張家港市澳洋呢絨業務經理楊曉龍、YARNS&COLORS公關總監李若水和中農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分會牦牛絨標準項目負責人蔡猛出席並參與對話。

(工作坊開設圓桌對話)

圓桌圍繞消費者如何理解可持續品牌、品牌如何表達可持續承諾、採購與供應鏈如何適應可持續需求等行業熱點展開了討論,引發了産業鏈多方參與者的思考與共鳴。

新一代消費者不僅關注産品的質量和價格,更關心其環境影響和社會責任,並樂意分享與自己價值觀相符的品牌。呂秀娟指出,隨着這一趨勢的興起,消費者渴望一目了然地了解産品的可持續性信息,這就需要相應可量化的標準來衡量和展示。《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為消費者和可持續産品之間建立了新的鏈結,將促進更多聯動,共同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江南布衣2025財年目標是可持續原材料的採購佔總採購比例的30%。為實現這一目標,標準部在整個過程中扮演着關鍵角色,致力於構建貫穿産品全生命周期的完善可參考體系。趙煒煒&&,標準的制定不僅僅是為了規範,更是為了激發更多創新探索。在可持續材料的應用上,江南布衣鼓勵各部門進行跨界合作,共同探索新的可能性和解決方案。

當“可持續材料”日益成為必需時,品牌方就會對相關供應商産生新的要求。在探索新興面料的過程中,ELAND特別關注牦牛絨。為了確保採購過程中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金聖傑認為,牦牛絨需要制定一個明確的標準。這樣不僅有助於企業保證産品的品質,還確保了其在可持續性方面的承諾,力求將優質商品以合理價格帶給廣大消費者。

面對消費者需求和品牌方承諾,楊曉龍&&,澳洋呢絨積極響應市場變化,深入探索並應用可持續材料,其中GRS(全球回收標準)認證材料的使用就是一個重要舉措。楊曉龍相信,面料的生命力在於市場需求,因此,澳洋呢絨始終緊跟市場趨勢,致力於開發羊絨、牦牛絨等符合可持續理念的新面料,以不斷滿足市場及環保要求。

談及在使用可持續材料的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李若水指出,關鍵在於如何在維持産品品質與創新性的同時,確保材料的可持續性。為了克服這一挑戰,YARNS&COLORS不斷研發新材料和新工藝,如將牦牛絨與生蠔殼等創新材料結合,開發出美觀實用的花式紗線等。這種創新不僅豐富了YARNS&COLORS的産品線,也進一步提升了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競爭力。

面對全球對可持續性和動物福利的關注日益增強,中國作為全球天然原材料的生産與消費大國,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身為一線推動者,蔡猛告訴大家,認證需要每年進行,循序漸進。這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教育成本,“我們不僅需要教育消費者理解可持續原材料的重要性,還需要引導産業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從牧區到加工企業,再到下游品牌,都要認識到可持續體系産業發展中每個環節的重要性。”

通過本次參展活動,江南布衣與來自産業鏈各端的合作夥伴共同展示了在推動牦牛絨産業可持續發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與寶貴經驗,促進了行業內外的深入交流。相信隨着牦牛絨可持續標準《農場動物福利要求 牦牛》團體標準的進一步推廣,消費者對牦牛絨這一可溯源的生態面料深入認知,越來越多企業將會加入到牦牛絨生態産業鏈中,産業的振興與代表中國精造的面料走向國際舞&在不遠的將來才會成為可能。

 

【糾錯】 【責任編輯:劉夢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