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藝的歷史上,外國名戲層出不窮,日前首演的《小郡之秋》也被寄予“成為人藝外國戲保留劇目”的期待。作為“2025北京人藝國際戲劇邀請展”的參演劇目,這部由美國劇作家崔西·萊茨創作的作品以人藝式風格對外國經典進行了獨特詮釋,是對邀請展中“國際”二字的具象延伸。

小郡之秋,多事之秋,《小郡之秋》的故事發生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東北部的一個小郡,在某個悶熱的八月,老父親貝弗利突然失蹤,分散在外的親人因此重聚,圍繞重病的母親維奧萊特、三個性格迥異的女兒以及馬蒂姨媽一家,深埋的矛盾與秘密漸漸浮出水面。
北京人藝《小郡之秋》由98歲高齡的盧燕翻譯,唐燁、龔麗君執導,這是兩人繼小劇場口碑之作《晚安,媽媽》後的再次合作。演員陣容方面,既有陳小藝、龔麗君、濮存昕等“老戲骨”,也匯集了白薈、劉輝、張培、鄒健、原雨、李珀、閆巍等中堅力量,同時還有郝賈沛釗、陳紅旭等年輕面孔,三代演員同&齊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人藝女演員的力量在《小郡之秋》中被充分施展,一眾女性角色鮮活立體,成為推動全劇發展的動力。
自《蓮花》《貴婦還鄉》後,陳小藝再次領銜大劇場劇目,在《小郡之秋》中飾演大女兒芭芭拉。父親失蹤後,她成為全家的主心骨,也成為漩渦的中心眼,她佯裝強勢,內心卻佈滿婚姻、親子關係留下的道道裂縫。“作者給予的文本非常豐厚,創作也因此沒有盡頭。”陳小藝細讀劇本,哪怕只有一點兒戲份的角色“都是有人物的”,強烈的故事性是她被《小郡之秋》深深打動的重要理由。
龔麗君飾演的維奧萊特,則以母親的立場一邊與芭芭拉爭吵對峙,一邊又深愛依賴。維奧萊特重病纏身,大量藥物讓原本便不和善的她更加喜怒飄忽、言語刻薄。她有時陷於藥物依賴的昏聵,在顛倒繚亂的迷失裏獨自起舞、大喊大叫,有時又把語言化作惡毒銳利的劍揮向身邊的每一個人,但也是她平靜地識破欺騙,堅強又沉默地把秘密藏進生活裏。龔麗君用多年的舞&沉澱,細膩消化了維奧萊特又“作”又脆弱的複雜性,把這個大起大落的角色詮釋得不割裂、可共情,她的精湛演技因此也收穫了全場最熱烈的掌聲。
與此同時,白薈飾演的馬蒂姨媽,張培、原雨飾演的二女兒艾薇、小女兒凱倫等角色,也都以紮實鮮明的塑造融入了這幅色彩激烈、碰撞尖銳的家庭圖卷。
陳小藝曾説,《小郡之秋》相當難排、難演的一點在於,要讓這部“純粹講述屋子裏一家人”的外國戲踏實落地,沒有進行刻意的本土化,但在&詞的語氣、節奏等細節上,“我們達成共識,這出家庭戲要採用中國式的生活化表達,讓觀眾有強烈的代入感。”
演出的尾聲,一家人在各種爭執後分崩離析,紛紛離去。心力交瘁的芭芭拉沉默地站在角落裏,不遠處那個撫育她長大的房子,此刻被光影雕塑得如同囚籠——舞&呈現方面的巧思,在這時被濃墨重彩地凸顯,舞美設計申奧並未完全拘泥於“寫實”手法,而是用粗細不一的木構線條替代遮擋的墻壁、窗扇,搭建起能夠透視的臥室、閣樓等空間,在增加表演層次的同時,也強化了這個漏風撒氣的家的“牢籠”感。
總的來説,《小郡之秋》並不“華麗”,沒有耀眼的聲光電,沒有故作高深的敘事詭計,但勝在穩紮穩打、環環相扣,也正是這份深耕現實主義題材的細膩真誠,讓《小郡之秋》無愧於近期市場上的一部佳作。記者 高倩 方非 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