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轅門斬子》穆桂英風姿不凡,滿&配角同樣出彩。 (主辦方供圖)
一台摺子戲集結三朵“白玉蘭”的婺劇盛景才過去半個多月,浙江婺劇團陳麗俐參評第32屆中國戲劇梅花獎終評的摺子戲專場又在上海的劇場裏掀起一場“婺劇風暴”。演到《穆桂英·轅門斬子》,場內氣氛歡快熱烈,等到《白蛇傳·水鬥》開打,全場沸騰,看到女主角陳麗俐文武雙全,以及滿&演員展現火爆熾烈的武戲功夫,滿場觀眾情緒高昂。大家並不知道,&上身姿利落輕盈的“白娘子”轉場間隙在側幕吸氧、吃藥。當她衝回&上,立刻又是狀態飽滿的“白娘子”,和旗鼓相當的“小青”“許仙”一起演出了當天最受期待的一折戲——有“天下第一橋”美譽的《白蛇傳·斷橋》。
演出謝幕時,激動的觀眾涌到&前,人群不願散去。在《斷橋》一折裏給陳麗俐配戲的小生樓勝説:“我們婺劇,唱功戲要唱得讓觀眾回味,打戲要打到觀眾心裏去。觀眾來不來,來了坐不坐得住,就看是不是演員在舞&上拼真功夫。”四年前,他參評梅花獎時感言:“我是被全劇團托舉到這裡的。”現在,陳麗俐“衝梅”的這&摺子戲,又一次讓觀眾看到“一個劇團對一個演員的托舉”,滿&“綠葉”和女主角一起拼出了“真功夫”,這樣精神狀態昂揚、充滿生命能量感的表演現場,是今天的戲曲演出市場迫切需要的。
“摘梅”的傳承
這&婺劇摺子戲專場,《碧桃花·拷打提牢》《穆桂英·轅門斬子》《白蛇傳·水鬥斷橋》三個摺子層次豐富,色彩分明。《拷打提牢》是唱功戲,女主是含冤身陷牢獄的孤女,大段的唱腔傾訴她的不幸命運,是苦情的青衣戲。京劇《轅門斬子》的重頭戲在老生,側重家國大義的倫理,婺劇《轅門斬子》有着活潑鬧猛的民間色彩,國事變家事,整齣戲的高光落在不受禮法束縛的奇女子穆桂英,草莽姑娘有謀略也有真性情,為救心儀的楊宗保,敢和楊延昭拍桌叫板,更是熱情大方地説出:“你不愛他,我愛他。”旦角的表演混合颯爽的刀馬旦和明媚俏皮的花旦。《斷橋》很多劇種都演,而婺劇的特質在於異常明快的節奏,白蛇、青蛇出場的蛇步嫵媚兇狠,有着京昆表演中不具備的邪魅妖氣。梅蘭芳在1954年對婺劇名家陳美娟説:“你的《斷橋》比我好,我不會走蛇步。”這話不完全是謙詞。這折戲唱作並重,有“唱死白蛇,做死青蛇,跌死許仙”一説,三個演員的身段變化複雜,武戲結合現代舞,幾組造型華麗炫技,需要演員之間默契配合。
三折戲的角色跨度大,表演需要跨不同的旦角行當,更大的難度在於演唱橫跨三種婺劇聲腔:《拷打提牢》是大量使用中音區的亂彈,《轅門斬子》是調門高亢的徽戲,《斷橋》唱段是側重於低音區的灘簧,在一台演出裏唱這三個摺子,很挑戰演員的嗓音條件。
陳麗俐的表演壓力不僅來自於舞&功底技術的要求,更多是因為,這些摺子戲凝聚了幾代婺劇人的心血。兩獲梅花獎的著名婺劇演員陳美蘭第一次“摘梅”的劇目是《白蛇傳》,《拷打提牢》和《轅門斬子》是她獲“二度梅”的劇目。過去的20年,她把這些戲親授給一代接一代的學生。楊霞雲在2015年獲梅花獎,她的那&摺子戲是《水鬥斷橋》和《轅門斬子》《大破天門陣》。樓勝參評梅花獎,《斷橋》也是摺子之一。如今陳麗俐站上梅花舞&,正如樓勝的總結,演這些摺子戲,就是婺劇傳承的匯報。
托舉紅花的滿&綠葉
周六的演出散場時,一位上了年紀的老觀眾一路走一路感嘆:“《斷橋》能這麼好看,不容易!‘白蛇’當然要唱得好,但是許仙和‘青蛇’要搭得好,這戲才立得住。這個團厲害!”比起“評梅”的結果,浙婺這&摺子戲引發的更熱烈討論在於一個戲曲院團能擁有這樣齊整的風貌,紅花綠葉滿堂彩。
半個多月前,浙婺副院長黃慶華在宛平劇院後&放出豪言壯語:劇團不能紅一兩個,紅就要紅一批人。陳麗俐演出前一天,浙婺的副書記嚴立新換了種“低調”的表達:我們&上沒有“打醬油”演員。只要上&,演員個個有志氣、有心氣。《拷打提牢》的一對丑角表演一絲不茍,很接地氣地演出小人物的溫度。《轅門斬子》出場人物眾多,配角能不能扛住戲,直接影響整折戲的完成度。楊延昭頑固;焦讚調皮;孟良內斂;佘太君是威嚴的老祖母,她的慈愛是深沉的;趙德芳有不動聲色的王爺氣度;就連穆瓜這個穆桂英的小跟班,也是小土匪生動機靈的模樣——一眼看去,滿&配角鮮明生動,趙德芳和孟良的演員都是新科白玉蘭戲劇獎得主,但演員不搶戲不炫技,專注於角色該有的樣子。到了《水鬥》,滿&武戲群演,每個人把每一個技巧動作當作他的人生角色在表演,所有人爆發出勢不可擋的精氣神。這不是一兩個好演員博得幾聲叫好,而是在劇場裏製造出整體的印象,讓觀眾感受到熱烈的、熱切的生命力。
婺劇這股熱騰的生命力,對戲曲、對梅花獎都太重要了。(文匯報 記者 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