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斯本丸沉沒》海報
今年6月,管虎執導新片《東極島》首發概念海報,並官宣兩位主演。圍繞着兩位已確認,以及此前盛傳出演但未出現在海報上的另一流量明星,一場“爭番”的口水戰在網上鬧得雞飛狗跳。飯圈文化流弊,在這場無聊的爭端中再次暴露。這些流量明星的追隨者們,但凡對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略有了解,便不會對這段可歌可敬的歷史如此冒犯。
《東極島》的備案公示梗概顯示:“1942年,舟山東極島漁民羅驍與其養子阿蕩目睹美軍潛艇襲擊日軍押送戰俘的裏斯本丸號,救下英軍戰俘紐曼。紐曼的到來讓東極島陷入危機,經歷一番生死考驗後,羅驍蛻變為勇於反抗的戰士,與東極島漁民一起展開海上大營救。”飯圈的這種“爭番”,約等於爭誰是這場國際海上大營救的頭號英雄。
其實早於《東極島》立項前的2016年,電影製片人方勵就已用實際行動,對這個鮮為人知的災難故事展開歷史的“打撈”。方勵是《蘋果》《觀音山》《後會無期》《乘風破浪》等熱門影片的製片人,網友對他的印象,可能多停留在他當年為吳天明導演遺作《百鳥朝鳳》“跪求排片”事件上。其實,他是畢業於華東地質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的工科男,本為地球物理學者,也是海洋技術專家,早在1991年就創辦了全球最大的地球物理設備公司。這麼介紹不是要給他植入廣告,而是引出他早在2016年就利用其專業和技術優勢,在浙江東極島海域找到了《東極島》背景故事裏的沉船,並開始了歷時8年的紀錄片《裏斯本丸沉沒》製作。
這部紀錄片熱映期已過,目前在少數影院仍有放映,話題不斷。它的緣起,説來與韓寒有關。2014年方勵和韓寒前往舟山東極島,為《後會無期》取景,從當地漁民口中得知裏斯本丸號的故事,擁有專業和技術優勢的他,遂動了找到裏斯本丸號的心思。2016年,方勵攜《裏斯本丸沉沒》攝製組來到東極島海域,經過科學系統地排查與尋找,終於讓這艘帶走了828名英國戰俘生命的裏斯本丸號,以聲吶影像的方式重見天日。
方勵並未把這個歷史性的發現,做成功業來頌揚,而是做成了簡短的片頭。隨後,一段穿越74載時空,足跡遍佈英國、加拿大、日本等跨國多地的尋訪之旅被排上日程。沒有預設腳本,沒有&詞,也不知道鏡頭裏會發生什麼,對這段沉沒往事歷時8年的“打撈”,就這樣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當一艘船沉入海底,當一個人成了謎,你不知道他們為何離去。”這是2014年大街小巷傳唱金曲的歌詞,來自韓寒處女作《後會無期》片尾曲。當初韓寒填詞裏的小情小我,原來暗藏着828條生命離去之謎。
故事片可以杜撰,歷史背景的電影也可以改編,但紀錄片不可逾越真實的藩籬,更無“番位”可爭。尤其是鮮為人知的裏斯本丸號,它本身就是一項複雜的歷史考古工作,需要從時間的塵煙裏尋找、探索和挖掘,然後再從海量的調研信息裏,依稀拼湊出它的本來面貌。當然,紀錄片和考古的不同在於,除了都需要歸類和整理,還需要形成思路或腳本,最後則要用影像的方式、用電影的語言去還原那段歷史真相。
假如它有“番位”,最大限度地挖掘歷史真相、找到當事人就是它的“一番”。拍攝的過程,也是和時間賽跑的過程。歷史不僅奪走了裏斯本丸號上828名英國戰俘的生命,時間也正在奪走裏斯本丸號上最後的倖存者。1942年到2016年,相去74載,如今人類平均壽命不過75.46歲。《裏斯本丸沉沒》很幸運,找到了僅存的三位當事人——兩位被救者和一位施救者;不幸的是,這三位活了一個世紀的歷史見證者,在紀錄片上映前均已作古。他們是這段往事永遠的“一番”。
關於沉船往事的紀錄片,2021年有過一部卡梅隆下場背書的《六人》。該片表面上是用抽絲剝繭的方式,獵奇當年泰坦尼克號沉船六名中國倖存者不為人知的故事,實為向世人揭示宏大歷史中被忽視、藏匿或粉飾過的角落,進而折射華人百年海外血淚史。裏斯本丸號之於泰坦尼克號的歷史番位,可謂寂寂無名,然828名英國戰俘殞命的災難,是日本軍國主義的戰爭罪行使然,可謂罄竹難書,應該被歷史銘記。
百年以來,泰坦尼克號的故事為無數影視創作者提供滋養,並形成“婦女老幼先走”的歐美政治正確性。相比之下,裏斯本丸號沉沒事件裏冒着日軍炮火救下384名英軍戰俘的中國漁民,卻從未被這類故事所涉獵。我們總説要講好中國故事,好的中國故事在哪?答案就在老百姓的口口相傳裏。就好比東極島漁民與方勵、韓寒講起的漁民往事,現如今被寫進歌詞裏,拍進紀錄片裏,後面還有管虎下場拍成電影。戰爭與和平,極善與極惡,在這段歷史裏的體現可謂淋漓盡致。這不僅僅是質樸的中國漁民的光輝,也是全人類的人性光輝。
除了找到沉船,告慰英靈,方勵在《裏斯本丸沉沒》中的另一大壯舉,就是他登錄BBC等主流媒體尋人。雖然最終只找到兩位倖存者,但找到了許多倖存者和遇難者的家屬。他們有些是遇難者的兒女、孫輩,有些是已故倖存者的七大姑八大姨,他們中有些人的長輩對這段人間慘劇諱莫如深,有些人對長輩經歷的苦難知之甚少。方勵這個意義非凡的尋人啟事,讓散落在世界各地的往事碎片重新集結,在與中國人民的世代友誼中,埋下和平的種子。
《裏斯本丸沉沒》有兩個瑕不掩瑜的問題。一是片尾的遇難者名單,正如紀錄片所述,他們很多人都是被日軍擊斃的,要不是中國漁民出手相救,將無一倖免,所以他們不完全死於被魚雷擊中後的覆船海難,相當一部分是被日軍槍殺的,故“遇難”一詞無法準確表達其死因。二是被中國漁民救下的384人中,有381人在次日又被日軍帶走,他們赴日勞工的命運和後續故事,並未得到追查。當然,一部紀錄片無法事無巨細,遺憾之處,正好留給後來人繼續。(作者:曾念群 電影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