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家阿尤布·古利耶夫揮棒,打擊樂率先起勢,以靈動音色牽引出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演奏的異域旋律。濃郁的阿拉伯風情從聽覺延伸至雙眼,舞&上,大幕升起,色彩圖案極盡斑斕的影像交織成一冊《一千零一夜》的圖書,書頁翻動,故事流轉,奇幻的傳説走出圖畫,來到觀眾眼前。8月23日至25日,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濱海分院攜芭蕾舞劇《一千零一夜》登&&京藝術中心,向觀眾展開了一個極致華麗璀璨的奇幻世界。
芭蕾舞劇《一千零一夜》改編自家喻戶曉的同名阿拉伯和波斯民間故事集,為化解國王沙赫裏亞爾被妻子背叛的怒火和瘋狂,女主角舍赫拉查德請求向他講述動人的故事,挽救將被處決的無辜女子的命運。《水手辛巴達和大鳥》《阿拉丁神燈》《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3個廣為流傳的傳説由舍赫拉查德一一道來,歌頌着女性的美麗、善良與智慧。1979年,芭蕾舞劇《一千零一夜》在阿塞拜疆歌劇和芭蕾舞劇院首演,沒有華麗璀璨的皇冠,沒有常見的tutu裙,但劇中神秘厚重的東方氣息格外引人入勝。
這一次,馬林斯基劇院芭蕾舞團濱海分院上演的版本由埃爾達爾·阿利耶夫全新編舞,在古典芭蕾的底色上,阿利耶夫大膽融入東方舞蹈風格和少量雜技元素,打造了獨特的新古典主義“造型語言”。“舞蹈編排是《一千零一夜》最特別的亮點。要把傳統的、民間的元素融入芭蕾中,再用民間風格表現出來,這是非常困難的。”埃爾達爾·阿利耶夫説。為了更好地展現東方韻味,芭蕾舞演員需要進行至少半年的阿拉伯舞蹈課程訓練。
故事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開啟,典雅繁複的梁柱、燦如繁星的燈盞幽邃美麗,夢幻得令人驚嘆。連續3天,兩位首席舞者安娜·薩莫斯特列洛娃、伊琳娜·薩波日尼科娃與第一獨舞拉達·薩爾塔科娃各自領銜的3組演員陣容輪番上場,舞動着這部作品的波折壯麗。同時,阿塞拜疆民族作曲家菲克列特·阿羅米夫為《一千零一夜》所作的配樂耐人尋味,他將東方旋律與歐洲古典形式交織,大量運用邦戈鼓、大鑼、木琴、顫音琴等打擊樂器,並加入了阿塞拜疆傳統弦樂器塔爾琴。在阿尤布·古利耶夫的帶領下,中央芭蕾舞團交響樂團的現場演奏極具戲劇張力和衝擊感,為整&演出鋪陳了瑰麗磅礡的底色。
在面向普通觀眾的同時,通過“公益座”活動,國家大劇院藝術發展基金會邀請通州區公共文明引導員、交通志願者、青年志願者、治安志願者等特別觀眾走進了《一千零一夜》本輪演出現場,近距離感受舞&藝術的無限魅力。本報記者 高倩 文 方非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