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年産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噸。這是繼2020年長慶油田建成我國首個6000萬噸級特大型油氣田後,繼續保持穩産上産的第6個年頭。
長慶油田勘探開發區域主要分佈在鄂爾多斯盆地,橫跨陜、甘、寧、內蒙古四省區。該區域油氣藏為國際上典型的低壓、低滲、低豐度“三低”類型,經濟有效開發屬於世界性難題。長慶油田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及科技攻關力度,突破“三低”油氣藏效益開發極限,先後建成國內首個300萬噸頁巖油生産基地、500億立方米大氣區。2024年,長慶油田年産油氣當量創歷史新高,佔國內當年油氣總産量的1/6。
今年,長慶油田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樹牢“能源當量”理念,打好高效勘探、精益開發、新能源建設“三場硬仗”,構建合理儲量序列、良性開發秩序和低碳産業布局;錨定“兩個率先”戰略目標,抓緊抓實“四大工程”,全力保障能源當量穩中有增。

圖為亞洲陸上最大頁巖油長水平井平台——華H100平台。
長慶油田堅持資源為本,先後形成姬垣、隴東、華慶、陜北、慶城頁巖油5個10億噸級規模含油區和蘇裏格地區、盆地東部、煤岩氣、下古生界、盆地西南部5個萬億立方米整裝含氣區,帶動我國低滲透緻密油氣開發進入高峰期,近3年新增探明儲量佔全國新增儲量的近30%。
頁巖油氣和煤岩氣作為重要的接替資源,戰略意義凸顯。近年來,長慶油田堅持創新驅動,重視基礎研究,在慶城頁巖油慶H41平台建成國內首個水力壓裂試驗場,為提高單井産量、推進頁巖油效益開發探明了道路;在陜西米脂煤岩氣生産現場,首次實施煤岩氣“零支撐劑”壓裂作業,實現了煤岩氣壓裂由“液砂混合”到“純液”的重大轉變;在隴東元284區塊建成中國石油首個超低滲油藏轉變注水開發方式示範區,採油速度提高4倍,區塊年産油規模由4.8萬噸擴大到19.6萬噸。
在“雙碳”目標引領下,長慶油田布局新質生産力,積極參與“沙戈荒”“風光氣儲氫一體化”多能互補新能源大基地建設,已建成2780座光伏發電站,累計發電量突破10億千瓦時。此外,長慶油田助力區域産業結構優化,自2022年起天然氣年産量超500億立方米,佔西氣東輸總輸氣量的50%,保障京津冀、陜甘寧等50余個大中城市用氣需求,為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注入綠色動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