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華網北京10月22日電(記者索煒)202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CWP2025,下稱“大會”)暨展覽會20日至22日在北京舉行,全球能源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成為核心議題。
20日,國能信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能信控”)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馬紅星在向新華網&&,中國風電産業正從“高速增長”邁向“高質量發展”,行業應通過積極布局出海與技術迭代等多重措施實現破局。
技術與管理雙輪驅動
馬紅星&&,當前,關注到風電産業鏈上下游的強聯動性,國能信控着力進行技術協同、數據共享和穿透式供應鏈管理。
在技術方面,與整機廠、核心部件供應商進行全流程拉通,定位好關鍵核心部件性能指標和覆蓋工況範圍,把分散多變的需求,提前匯總到一起評估梳理,根據客戶的要求,與部件供應商一道集中精力做好産品技術攻關。在製造過程中,加強數據共享與需求預測。主機廠共享了未來産品的需求預測數據,同時拉通供應商及關鍵二級供應商的庫存情況,PMC根據生産需求運算短中長期物料需求,根據預測長周期物料建立安全庫存,供應鏈管理部門協同供應商安排好相應的生産與庫存拉動,這樣從簡單的訂單拉動傳導式生産變為高效的協同並行生産,實現了供應鏈穿透式管理備貨。
“現在,我們産品平均交付周期縮短了一半。”
布局風機大型化、智能化趨勢
“從目前風電發展階段來看,風機已經大型化,未來還有一個趨勢是智能化。”
據此,國能信控在變槳系統領域持續引領技術迭代。馬紅星介紹,公司最早實現從電池到電容、從低壓到高壓、從模塊分離到高度集成化的技術跨越,使得生産製造環節更安全可控,成本更低、製造更方便。
大型風機對變槳系統載荷工況的精準把控、順槳工況的效率優化、運行能耗的精細管理以及槳葉姿態的動態分析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馬紅星説:“傳統技術做這件事已經顯得力不從心”。
當前,國能信控引進傳感器技術以及專業數據算法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能夠開展對葉輪及附屬系統全面監測和智能分析,通過專業小模型算法,尋找非結構化數據中的規律,從而判斷風機葉輪運行是否健康,以便進行更好的優化,提升發電量和可靠性。
另外,公司公司非常重視數智化製造能力建設,建成河北省數字化車間併入選國家智能製造優秀場景,還通過ERP、MES、智能製造産線等系統實現生産全流程自動化、透明化管理,更好實現精益生産。
未來:風光儲氫一體化與AI+風電
當前,風光等新能源已從補充能源逐步發展成主要能源,成為推動低碳發展的關鍵力量。
馬紅星認為,風電未來將與光伏、儲能、綠氫協同構建“風光儲氫一體化”新格局,通過智能電網、虛擬電廠等先進智能化手段和AI技術融合,將能夠實現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源網荷儲一體化功能互補,構建先進的新型電力系統,助力“雙碳”目標實現。“未來的風電應該是AI+風電,我們的風機應該更加智能、安全、可靠。”
談及未來,馬紅星提到了三個主義,即:産品主義、專業主義、長期主義,這是國能信控認為能夠為風電高質量發展提供淵源不斷的動力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