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協獲悉,近日,2025年中國科協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以下簡稱“博士生專項計劃”)啟動,中國科協組織人事部負責人就有關情況進行了解答。
2025年博士生專項計劃的理念、思路和模式總體上與2024年試點工作保持一致,在系統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突出“政治訓練、專業鍛煉、社會歷練”培育重點,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優化舉措。
這位負責人介紹了博士生專項計劃的主要變化:一是明確反對“唯帽子”傾向,將“青年科技人才托舉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更名為“青年科技人才培育工程博士生專項計劃”;二是完善推薦模式、擴大遴選規模;三是擴大覆蓋範圍,取消僅面向高校的限制,擴展到面向所有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和科學研究機構;四是加強對培育對象的考核,明確所有培育對象須在培育周期(2年)內完成不少於240學時的培育活動;五是優化資助方式,對博士生的經費資助將採取更加靈活的方式。
這位負責人解釋,今年在申請條件中增加了“原則上距離畢業時間在2年以上”的要求,以確保入選者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參與各類培育活動。對距離畢業時間不滿兩年的博士生,如立志長期在國內從事科技工作,在承諾攻讀博士學位期間完成不少於240學時培育活動的基礎上,也可申請參加。這一計劃的目的不是“發帽子”,而是在博士生成長階段積極導入學術組織資源,提供更多學術成長機會,實現政治訓練、專業鍛煉與社會歷練的有機結合。“博士生專項計劃”將為入選者提供組織吸納、學術兼職和學術資助三方面培育服務,還將為入選者提供參加中國科協年會、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世界科技與發展論壇、世界公眾科學素質促進大會等重大活動的機會,全方位為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交流學習的&&。
此外,今年的新要求“基本保持原有試點工作的延續性”,2024年試點期間建立的服務&&、學術資助機制、國情研修體系等核心舉措將全部保留,並在2025年工作中進一步優化升級;已入選博士生的培育周期、資助標準、服務內容均按原試點方案執行,同時可額外享受2025年新增的“社會歷練”等培育服務,“確保培育權益只增不減”。
據了解,該試點工作自2024年9月啟動實施,一年來共有179家全國學會對來自129所高校的3225名博士生進行培育,入選者人數明顯增加。據中國科協初步統計,培育對象共申請12607項學術資助,其中資助發表學術論文4580篇、參加學術會議7760項、開展出國(境)交流267項。除學術資助外,全國學會和省級科協積極開展培育工作,絕大多數博士生被發展為全國學會的學生會員,累計開展了1000多項培育活動。中國科協還將培育對象納入“領航計劃”國情研修和中國科協年會等活動,組織博士生到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等實地考察,超過六成的博士生已完成研修學習。(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