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多所高校優化2026年考研初試科目,備考策略需及時調整-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14 08:32:26
來源:新華網

注意!多所高校優化2026年考研初試科目,備考策略需及時調整

字體:

日前,2026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報名工作已正式啟動,網上正式報名時間為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隨着各高校招生簡章陸續發布,新一輪碩士研究生招考季正徐徐拉開帷幕。

今年,多所高校對2026年招生專業和考試科目進行了調整,一批新興交叉學科與國家戰略急需專業成為各校布局重點。

招生布局:前沿學科成為新焦點

隨着國家對新質生産力人才培養需求的提升,高校紛紛增設與數字化、智能化及重大戰略需求緊密相關的專業。     

南開大學2026年新增3個碩士招生專業,分別為人工智能學院的“低空技術與工程”、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數智社會與新聞傳播”以及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的“城市經濟與管理”。天津工業大學同樣新增了“應用統計”與“低空技術與工程”兩個碩士研究生招生專業。

面向國家戰略的交叉學科,如碳中和、國家安全、邊疆學等,成為各校優化特點。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新增招生專業“國家安全學”。天津商業大學則聚焦國家“雙碳”戰略部署,在“工商管理學”一級學科下增設“碳達峰碳中和”方向。

天津城建大學則新增了“數字經濟”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

中國政法大學2026年的招生調整更為多元,新增了中國語言文學、中共黨史黨建學、數字經濟、知識産權、國際事務、博物館等6個學科專業。該校還新增招生學院,分別設立了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研究院和依法治疆研究院(國家安全學院),首次招收涉外法治和依法治疆等領域人才。

一些高校對就業需求不足或重疊的專業進行了停招或合併。例如,廈門大學暫停招收中醫學學術型碩士,浙江大學暫停考古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招生,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暫停測繪科學與技術專業招生,中國政法大學暫停國際仲裁項目招生。提醒廣大考生在報考前務必確認目標專業是否繼續招生。

招生規模:穩定中有調整

在招生人數方面,各校根據自身辦學條件與需求確定了2026年擬招生規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2026年擬招收各類學歷碩士研究生約6100名,其中全日制學習方式約4800名(含擬接收校內外推薦免試生約2400名),非全日制學習方式約1300名。河西學院2026年擬計劃招收碩士研究生330名(含退役大學生士兵專項計劃3名),全部為全日制碩士研究生。

部分高校的專業學位招生計劃有不同幅度增加。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法律(非法學)涉外律師項目計劃招生70名,較上一年度增加40名。審計、國際商務、工商管理(MBA)、翻譯等專業學位招生計劃也有不同幅度增加。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6年預計招收3400余名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進一步提升專業學位研究生比例。中國農業大學2026年計劃招生約4000人,暨南大學2026年計劃招生約6000人,都較2025年小幅增加約100人。

考試科目:優化調整進行時

為更好選拔人才,多所高校對2026年考研初試科目進行了優化調整。

北京大學哲學系對多個專業的初試科目進行了調整,例如: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哲學等專業的第三、第四單元考試科目有變;邏輯學、科學技術哲學專業的第三單元科目改為數學三。

北京師範大學環境學院、水科學研究院兩個學院的水利工程專業初試科目由“水文學原理”調整為“水科學概論”。物理與天文學院天文學專業的初試科目由“量子物理”調整為“電動力學”。

北京郵電大學原考試科目“921設計與創作基礎”的科目代碼調整為“951”,考試大綱和名稱不變。

北京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子技術等)、通信工程(含寬帶網絡、移動通信等)和人工智能五個專業的初試自命題科目統一設置為“通信原理”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多個學院的專業課考試科目有調整,例如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等專業初試科目變更。計算機技術、軟體工程等專業初試科目由“數據結構”調整為全國統考“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地球科學學院、石油工程學院、機械與儲運工程學院、地球物理學院等多個學院的初試科目有調整,例如地球科學學院的地質學專業和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的初試科目統一調整為石油地質學;理學院的物理學專業和化學專業均將初試科目調整為“高等數學”。

中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信息專業初試科目由原來的計算機基礎綜合調整為全國統一命題科目計算機學科專業基礎。

天津工業大學物理科學與技術學院的光學工程專業和電子信息專業物取消“應用光學”科目,兩個專業各方向業務課二統一更改為“光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取消“土地管理學”科目,其專業各方向業務課一統一更改為“數學(三)”。

浙江大學歷史學院調整了外國語科目,取消了法語和日語,統一為英語(一)。

廈門大學醫學院對臨床醫學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專業課考試科目進行調整,調整後的考試科目為“臨床醫學綜合能力”。

中國政法大學對部分專業初試科目和考試範圍進行了調整和優化,特別是法學學術學位各專業(方向)、外語類考試科目有重大變化,具體內容請參見該校發布的部分專業(方向)初試科目調整的通知,援藏計劃招生專業範圍在2025年基礎上增加民商經濟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

專項計劃:精準對接國家需求

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各高校還通過專項計劃精準培養急需人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專項只招收生源地為內蒙古、吉林、湖北、四川或貴州的在職考生,報考專業代碼須為02、03、07、08或12開頭。該校“強軍計劃”專項報考名單由中央軍委訓練管理部職業教育局提供,所有強軍計劃專項的考生只按“定向就業”類別招生,不轉檔案及戶口。

中國政法大學依託“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定向新疆招收培養依法治疆人才,計劃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50名。

而北京工業大學則明確2026年沒有“強軍計劃”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專項招生計劃。

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也是各校重要的專項招生渠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要求報考該計劃的考生在網上報名時選擇填報“退役大學生士兵計劃”,並按要求填報本人入伍前的入學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關信息。

培養模式:跨界融合新趨勢

在培養模式上,各高校致力於打破傳統學科壁壘,強化實踐創新能力。

天津工業大學近年來相繼成立創新創業學院、卓越工程師學院,深入探索人才培養體系改革,旨在構建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的高水平人才蓄水池。

中國政法大學繼續推進“大類”招生改革,人文學院哲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馬克思主義理論、紀檢監察學院紀檢監察學等原有學科,以及新增的中國語言文學、中共黨史黨建學等學科均按一級學科招生,招生專業調整為一級學科,二級學科(原招生專業)調整為研究方向。

中國政法大學培養地點也呈現多元化趨勢。學校在北京之外新增三處研究生培養地點: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治研究院(海南省海口市)、海南國際學院(海南省陵水縣)、依法治疆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研究生培養地點及住宿政策較去年有所調整。

根據教育部統一部署,2026年研招重要時間節點已明確;

網上預報名:2025年10月10日-13日

正式報名:2025年10月16日-27日

初試時間:2025年12月20日-21日

在這期間,以下幾個方面一定要注意:

緊盯官方信息:所有調整最終均以目標院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網發布的招生簡章和專業目錄為準。

及時調整復習策略:若考試科目發生變更,如自命題改為統考,需要立即更換復習資料和參考書,並重新規劃備考重點。

確認報考細節:仔細閱讀招生簡章,關注學制、學費、住宿政策、報考點選擇等具體信息。

 

【糾錯】 【責任編輯:史秀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