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校全鏈條籌謀就業季 從新生職業手冊到離校“不斷線”幫扶-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9 09:36:38
來源:北京青年報

北京高校全鏈條籌謀就業季 從新生職業手冊到離校“不斷線”幫扶

字體:

北京交大研究生以小組形式開展《研究生職業發展與能力拓展》課程

  數據顯示,全國2025屆高校畢業生達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而明年畢業生人數預計再創新高。在搜索引擎搜索“大學生就業”可以看到,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都把大學生就業工作擺在優先位置。

  從今年春招到暑假,再到剛開始的新學期,教育部&&多項措施,相繼面向畢業生舉辦“國聘行動”、“百日衝刺”行動、電子商務行業招聘活動、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已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專場招聘會……為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就業,各高校正從新生入學到畢業離校,構建起全鏈條、全流程的就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穩步邁向職場、實現人生價值保駕護航。

  應屆畢業生

  組織進企面試 定向挖掘崗位

  為幫助應屆畢業生高效對接優質崗位、實現高質量就業,多所高校積極行動:北京科技大學錨定學科特色,組織學生走進重點企業開展現場面試,打造 “走訪-實習-錄用” 快速通道;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校院係則深挖資源,定向挖掘崗位並舉辦 “小而精” 專場招聘;北京交通大學更設立專項獎勵金,引導畢業生投身西部與基層。一系列精準舉措從高校統籌、院係發力、政策激勵多維度入手,為畢業生求職保駕護航。

  李佔魁沒想到,自己在畢業季投出的第一份簡歷就精準“命中”,四個星期的實習期滿,經過答辯考核後,他將有可能收到寶鋼股份的錄取通知書。結果會在9月出爐,而這個時候,正是大部分應屆畢業生剛剛開始秋招的時刻。

  他的高效求職路源於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強國路”企業走訪調研活動。北京科技大學就業輔導中心副主任胡琳茹告訴北青報記者,“鋼鐵強國路”企業走訪調研活動是三方意願共同促成的。一方面,企業希望能更早、更深入地了解學生;另一方面,學生也希望有機會去企業實地參觀,而高校本身也在開展訪企拓崗活動。在此背景下,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強國路”企業走訪調研活動在2024年推出,由校領導帶隊組織應屆畢業生走入行業一線,走訪重點企業,了解各方就業需求。該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副主任胡琳茹介紹,今年,學校組建了12支就業先導團隊,300余名師生分赴全國15個省份,走訪了40余家重點企業。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去年,19名優秀學子在現場收到了企業發放的首批錄用通知。今年僅寶鋼股份一家企業,就有13名北京科技大學同學進入暑期實習中,順利的話,他們有可能在實習後獲得企業發放的錄取通知書。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黨委副書記楊中英告訴北青報記者,學院積極織密校企合作網絡,依託學院“企業行”活動積極拓展企業資源,加強與專業相關行業和企業的合作&&,增加學生實習就業崗位機會,讓學生走進合作企業開展研學研行,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職業素養和就業能力。通過校友接洽、企業來訪、定向招聘、訪企拓崗等“請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途徑,與企業建立實習實踐基地,為學生實習就業提供有力支持。

  楊中英介紹,學院還建立了優質僱主單位名錄,動態維護合作企業數據庫,開展校友所在企業定向推薦。在鼓勵和督促畢業生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雙選會基礎上,學院定期開展小而精、專而優的小型專場招聘活動,提高校園招聘活動實效。

  中國人民大學在拓寬就業渠道方面注重發揮院係力量,各院係結合學科專業特點舉辦大量招聘活動,挖掘定向就業崗位。北青報記者了解到,中國人民大學招生就業處及各院係走訪高質量用人單位410余家,為畢業生定向挖掘就業崗位1100余個。尤其是各院係結合學科專業特點,共舉辦180余場招聘活動,挖掘定向就業崗位1900余個,參會學生5900餘人次。學校還注重維護對接近百家先鋒人才就業實習實踐基地,將更多適配性高的優質單位納入合作範圍。

  從黔北山區走到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25年應屆畢業生胡雲選擇回到家鄉,入職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南站。在貴陽南站貨運編組場的寒夜裏,一位工人師傅指着積壓的黔東南山貨感慨:“要是調度系統再快些,這些臘肉菌菇早該送到粵港澳的餐桌了。”這句話深深觸動了胡雲,他愈發清晰,改變家鄉需要真學問、硬本領。

  胡雲是北京交通大學前往基層就業的學生代表之一。近年來,北京交通大學以“國家所需即為交大學生所為”的就業導向,制定學校“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行程路線,實現對西部地區全覆蓋,指導各學院聚焦學科專業特點和區域産業發展需求,主動與廣西、雲南、四川等西部地區用人單位洽談對接,推動校企聯合培養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共建實習實踐基地,着力提升畢業生服務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供需適配度。

  為了鼓勵更多畢業生前往西部、前往基層就業,北京交通大學實施“典型示範激勵工程”,學校設立了基層就業專項獎勵金,重點對到西部地區、基層一線、重點領域就業的畢業生,給予2000-40000元不等額度的資金獎勵。每年評選奮飛獎,舉辦基層工作訓練營。2024屆,基層就業人數同比增長33.6%,西部地區就業人數同比增長10.7%,一名畢業生被西藏自治區專項招錄項目錄用。2024年,學校發放獎勵金60余萬元,167名學生被授予奮飛獎。兩名師生獲評“全國高校畢業生基層就業卓越獎學(教)金”。

  在校生

  提前規劃職業 入學開始籌謀

  暑假裏,北京交通大學2025級新生吳紫涵(化名)興奮地拆開錄取通知書時發現,隨通知書一起寄來的還有一份《2025大學生職業發展自助手冊》,讓他頗為意外:“職業教育這麼早就開始了嗎?”北青報記者在採訪中發現,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校意識到,就業工作不能只針對大四學生,就像“教育要從娃娃抓起”一樣,就業要從大一新生入校時開始抓起,幫助學生儘早了解自己的專業、儘早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

  吳紫涵在辦理新生報到手續後發現,自己和所有新生一起,需完成兩學時的線上職業生涯規劃先導課。據該校就業與創業指導中心主任張博介紹,新生往往對大學專業缺乏了解,而且入學一年後就面臨大類專業分流,所以學校要幫他們盡快了解自己的專業及相關職業,對大學生活乃至未來的職業生涯儘早規劃。等到入學後,還有全校開設的21門校院兩級線下就業指導類課程,包含生涯規劃、就業指導、職業能力專題提升、創業教育等內容。其中面向本科生14門、研究生8門。

  在北京科技大學,職業生涯教育融入到本科生全過程培養中,甚至從新生入校軍訓時就開始了。胡琳茹告訴北青報記者,學校在新生軍訓時推出了“新生體驗日”活動,讓新生用半小時時間體驗大學四年的生活,並對未來發展做出選擇。有的同學選擇了繼續深造,但在體驗後發現並不適合自己。在她看來,比起提升學生求職能力,高校在幫他們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中起的作用更為重要。比如如今一些學生一味求穩考公考編,就是就業觀念出現了問題,高校應該加強引導,讓學生看到不同職業選擇的可能性,喚醒他們職業生涯的靈感。

  北科大開設的全校必修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貫穿本科四年,根據不同學年學生的生涯困惑開展系統的課程學習。課程之外,學校還開展更有針對性的周三就業幫、周四工作坊、周五訓練營,立體環繞式解決學生的生涯困惑。到了寒暑假,“搶跑計劃”“迎戰秋招”“研後衝刺”“暖冬行動”等活動則為同學們提供實用技能培訓。胡琳茹就經常接到學生諮詢,請她幫忙修改簡歷。

 離校畢業生

  離校不能斷線 服務溫度不減

  近日,教育部“高校畢業生離校後就業服務”小程序上線,專門為已離校、未就業的畢業生持續推薦針對性強的崗位信息。傳統上,大學畢業生一旦辦理離校手續就成為了“校友”,不再享受應屆畢業生待遇。但教育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司相關負責人近日指出,當前進一步做好離校未就業畢業生的就業幫扶,是重中之重,北京青年報記者注意到,今年從教育部到各級高校,都把已離校畢業生納入就業服務範圍,做到“離校不斷線”。

  “高校畢業生離校後就業服務”小程序的崗位信息來自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內,其特點是可以結合畢業生的教育背景、專業技能、求職願望等個人信息,有針對性地推送匹配度高的優質崗位。這些崗位信息通過學信網公眾號推送,將一直持續到今年年底,畢業生需要關注該公眾號。此外,暑假以來,國家24365大學生就業服務&&陸續面向2025屆和2026屆高校畢業生推出6個專場招聘會,其中多場是針對離校後未就業畢業生的,涵蓋全國多個省份和行業。北青報記者在這些專場的北京地區招聘網頁看到,招聘崗位分為互聯網/通信/電子、生産/加工/製造、制藥/醫療、教育等十余個行業,各行業下又進一步細分崗位類別。

  在教育部的指導和帶動下,在京高校在服務離校畢業生方面也積極作為。5月初至暑假期間,中國農業大學“中農雲”學生就業服務網開闢了一個新專欄:“百日衝刺·離校不離心”2025屆用人單位校招再對接暨2026屆提前批暑期實習專場,為未落實就業單位的2025屆畢業生找工作、非畢業年級學生實習搭建了一個專門的線上對接橋梁。離校畢業生在這裡預約登記並投遞簡歷後,用人單位可以在線篩選簡歷,然後與畢業生約定時間在線視頻面試。

  同樣在暑假裏,北京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就業專任教師孫雅楠注意到,最近有一場企業招聘的職位多為電子商務,於是她給英語專業2025屆一位已離校畢業生打去電話:“這個企業的職位和你比較匹配,你感興趣的話可以先看看招聘信息,如果能進面試,我們可以通話模擬一次面試。”據胡琳茹介紹,對於已離校未就業的學生,北科大在當年12月31日之前,各院係就業老師每週都會和他們&&,詢問其求職進展並同步給他們就業消息。現在,一些已經畢業很久想要換工作的同學還會與胡琳茹&&,一些畢業生手裏有合適的工作機會還會請她推薦學弟學妹。

  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針對已離校但仍有就業意向的學生,會建立專門的支持&&群,將給在校生的就業信息同步給畢業離校學生,根據他們的需求定向推薦,同時為他們返校參加現場招聘會、三方協議領取或更換等提供便利。(文/記者 雷嘉 張月朦 張知依)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