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用好暑假“黃金陪伴期”的3個建議來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8/11 08:57:24
來源:中國教育報

@家長,用好暑假“黃金陪伴期”的3個建議來了→

字體: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無法回放的電影,暑假作為其中的“慢鏡頭”,承載着修復關係、積蓄力量的特殊價值。

暑假期間,校園重歸寧靜,家庭熱鬧起來,假期也成為家長陪伴孩子的“黃金期”。然而,有的家長因工作繁忙等原因沒有時間陪伴孩子,甚至把孩子放假在家當成一種負擔……

暑假不應是“看管難題”的爆發期,而是補上“陪伴課”的黃金期。

家長不妨用好這段寶貴時光,主動加強親子聯結,多花點時間陪伴孩子度過一個充實又快樂的暑假。

暑假期間,孩子脫離了學校的集體環境,家庭成為其主要生活場所,家長的監護責任因環境原因而更加凸顯。

從身份的角度,家長應該盡到對孩子的陪伴義務;

從家庭倫理的角度,陪伴也是一種親子之間血脈相連的情感契約。

假期中,家長不妨嘗試一下“角色置換”:放下“教育者”的姿態,以“同行者”“成長者”的身份參與孩子的生活。

或陪孩子打一場球,或認真聽他講一講同學間的趣事,或一起來一場親子旅行……這種平等的互動,恰恰體現了倫理契約中最珍貴的“雙向尊重”。

當孩子在家庭中獲得足夠的情感滋養,便會將這份安全感外化為對他人的信任、對社會的責任感。

反之,長期缺乏陪伴的孩子,更容易出現情感冷漠、行為失范等問題。

對孩子的陪伴,看似是家庭內部事務,實則是在培育有溫度、有擔當的未來社會公民。

陪伴還是維繫家庭系統平衡的“黏合劑”。

暑假期間通過陪伴增進親子之間的“情感聯結”。

一是可以與孩子共同制訂“假期陪伴清單”,讓責任可視化。

比如每日共同鍛煉30分鐘、每週1次家庭讀書分享、每月1次親子戶外實踐等。

清單的核心是“共同參與”,而非家長單方面的指令與要求。

二是掌握“溝通三原則”,擺脫對話困境。

在親子溝通中,建議遵循“傾聽優先”“共情回應”“就事論事”三原則。

如當孩子抱怨“暑假太無聊”時,先耐心詢問“你覺得什麼事情能讓你開心”,而非立刻反駁孩子;當孩子因游戲玩輸了發脾氣時,可以説“我理解你現在很沮喪”,再引導其思考“下次可以怎麼改進”……

三是善用“矛盾契機”,化衝突為成長。

親子衝突在暑假難免發生,關鍵是將其轉化為教育契機。

當孩子拒絕完成約定的任務時,家長可採用“後果體驗法”:若拒絕整理房間,則讓其體驗找不到物品的不便;若過度沉迷游戲,則按約定暫停娛樂時間,同時引導其反思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暑假裏的每一次衝突,都是孩子學習“情緒管理”與“問題解決”的實戰課。

孩子的成長是一場無法回放的電影,暑假作為其中的“慢鏡頭”,承載着修復關係、積蓄力量的特殊價值。

家長的高質量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盼望每個家庭都能多一些陪伴的智慧。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