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正是孩子親近自然、開闊眼界的好時機。你會帶孩子多去戶外、走進大自然嗎?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對1336名未成年人的家長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暑假來臨,86.5%的受訪家長會帶孩子多去戶外、走進大自然。多去戶外、親近自然,60.1%的受訪家長認為能夠引導孩子熱愛大自然,敬畏生命,54.5%的受訪家長認為有利於促進孩子觀察力、注意力的發展。
暑假來臨,86.5%受訪家長會帶孩子多去戶外、走進大自然
暑假到了,經常帶孩子徒步爬山的90後胡婷早早訂好了民宿,打算帶快6歲的女兒去雲南住兩周,“平時都在北京周邊爬山,趁暑假空閒時間比較長,想帶孩子感受不一樣的自然風光”。
調查中,86.5%的受訪家長&&暑假會帶孩子多去戶外、走進大自然。
“我極少帶孩子去游樂場和商場玩兒,周末盡量帶着去戶外,讓孩子親近自然。”深圳的二孩媽媽彭慧打算暑假帶孩子多去公園撈魚、釣魚或放風箏、踢足球。
具體來看,55.4%的受訪家長計劃帶孩子多去城市裏的公園,52.7%的受訪家長會帶孩子在小區周圍綠地進行戶外活動,52.2%的受訪家長&&會去自然風光更優的目的地旅行,51.0%的受訪家長會帶孩子逛動物園、植物園,44.3%的受訪家長會定期帶孩子爬山、徒步,38.2%的受訪家長打算帶孩子去採摘、挖沙、玩水,17.1%的受訪家長計劃讓孩子參加深入自然的研學游。
“孩子喜歡在家裏爬高爬低,去公園見到石頭就往上爬,所以她4歲半時我們就開始帶她爬山徒步。”胡婷最開始選擇了一條親子徒步路線帶女兒嘗試,“我發現她如履平地,從此就開始了每週末的陪爬”。
“每次我們查好一條線路會先試一試,成功後就會反復爬這條線路。有的路線爬升不大,有的路線短距離密集爬升,不同路線特色不一樣。”胡婷帶孩子堅持爬山一年多了,女兒每次都能跟下來。
大自然裏空氣好,身處其中會感受到更多美好的東西
“我們小區有個小湖,小區還挨着山,自然環境特別好。鄰里關係也好,基本在樓下吆喝一聲,樓裏的小夥伴就能下來一起玩兒。”彭慧家樓前有個小池子,是孩子們的聚集地,他們經常在那裏看人家釣魚,或者撈蝌蚪、看青蛙。
山東威海的70後鞠愛麗認為,孩子特別需要多去戶外,親近大自然。“我非常鼓勵孩子走進大自然,去探索去感受。”
多去戶外、親近自然對孩子有哪些好處?調查中,60.1%的受訪家長認為能引導孩子熱愛大自然,敬畏生命,54.6%的受訪家長認為可以釋放熱情,滿足孩子的好奇心,54.5%的受訪家長認為有利於促進孩子觀察力、注意力的發展,49.8%的受訪家長認為可以讓孩子有充足時間“目”浴陽光,預防近視。
胡婷説,爬山途中的美景、登頂的樂趣、與大自然的零距離接觸都特別迷人,還可以遛娃、鍛煉身體。
鞠愛麗説,親近自然可以強身健體,磨煉意志。堅持下來會讓孩子體會到,不要怕苦怕累,生活中沒什麼是不可戰勝的。此外,大自然裏空氣好,能愉悅身心,放鬆心情,身處其中會感受到更多美好的東西。
“汛期不能爬山,太冷了不爬,每年其實只有5個月的時間適宜爬山,我們會抓住這個時間段,基本每個周末都進山。”堅持帶孩子爬山後,胡婷明顯感到孩子觀察力變敏銳了,精力更充沛了。
此外,38.1%的受訪家長認為多去戶外、親近自然有助於調動身體各個感官,37.2%的受訪家長認為能強身健體,33.2%的受訪家長認為能增強親子互動,建立良好親子關係,16.8%的受訪家長認為有利於促進孩子大腦發育。
“商場裏比較嘈雜,兩個上躥下跳的娃可能一會兒就找不到了。”彭慧説,在戶外看孩子會輕鬆很多:一隻小蟲子孩子就能看半天,帶上小飛盤,互相扔着玩能玩一天,草地上追追打打也能玩一天。“戶外空氣清新,比封閉的室內環境更有利於孩子大腦發育。”
“上次我們單位組織摘荔枝,很多孩子怕臟,但我家倆孩子不怕,自己拿了工具就開始動手了,也不用我們看著。”彭慧感覺經常去戶外的孩子不嬌氣。“我還有一個強烈的感受,經常去戶外活動的孩子不太會封閉自己,更善於交友。今年有一件事很觸動我:我們周末去公園,倆孩子自己玩,我坐著邊休息邊看著他們,過了沒一會兒哥哥就在一個攤子前面坐下來了——原來是有人擺攤下棋,哥哥很自然地就跟人下起棋來,還跟人聊天,很自來熟。”
受訪家長中,幼兒園孩子家長佔23.1%,小學孩子家長佔55.8%,中學孩子家長佔21.1%。男性佔40.8%,女性佔59.2%。(梁子祺對此文亦有貢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品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