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30日電 日前,合肥工業大學招生與就業處副處長胡佳做客2025新華網高考情報局,為考生和家長介紹學校的招生計劃和優勢學科等情況。
Q1:請您介紹一下合肥工業大學的基本情況。
合肥工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工信部和安徽省政府共建高校。學校創建於1945年,是國家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全國28所“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建設高校之一。
學校深懷“工業報國”之志,秉承“厚德、篤學、崇實、尚新”的校訓,以“培養德才兼備,能力卓越,自覺服務國家的骨幹與領軍人才”為人才培養總目標,形成了“工程基礎厚、工作作風實、創業能力強”的人才培養特色,培養的每千名畢業生中至少有一人成長為行業領軍人才,學校人才培養成效被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學校已經成為國家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基地。
Q2:貴校在“新工科”建設方面有哪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
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緊密對接國家社會需求,聚焦高質量發展,主動調整優化學科布局和專業結構,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推進前沿科學中心和集成攻關大&&建設,在推進學科交叉融合的同時,以新工科建設為抓手,持續調整優化專業結構,打造特色優勢專業群,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量子信息、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重點發展領域,構建起對接現代化産業全鏈條,多學科交叉融合,包含電子信息材料、智能製造工程、機器人工程、電氣工程與智能控制、智能感知工程、智能車輛工程等新興專業群,新增24個“四新”專業、支撐基礎研究的本科專業,以滿足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人才需求。
目前,學校已形成涵蓋8個學科門類,42個專業類的以工為主、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合理學科專業結構,共有48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中央賽道)。學校高質量完成了首輪“雙一流”建設任務,順利進入新一輪“雙一流”建設,12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百分之一,其中工程學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千分之一。
Q3:學校今年有否新增招生專業?
2025年合肥工業大學新增招生專業為量子信息科學,共招30人。
該專業以“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材料”為特色培養方向,實行小班制精英育人模式,由國家級人才和行業專家擔任學術和産業雙導師,個性化培養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與職業發展潛力,專業師生比高達2:1。專業依託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含量子技術等)專業碩士點、量子材料與器件博士點等全鏈條學科優勢,打造本研銜接的分層課程體系,對接半導體技術、信息通訊技術以及量子網聯汽車等産業需求,培養“學術-工程”雙能型人才。
Q4:學校在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什麼舉措?
合肥工業大學深入探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學科交叉+本碩貫通+校企協同”模式,打造拔尖人才培養高地,2025年推出8個創新實驗班,於高考時統一招生。開設專業包括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聯合培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智能車輛工程、量子信息科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智能感知工程、材料科學與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創新實驗班培養模式:
1.實施小班教學。每個班規模控制在30-45人左右,單獨制定培養方案,實行因材施教、優才優育和特殊培養。
2.實施“通識教育+跨學科培養”模式。對創新實驗班低年級學生加強通識課程和基礎課程教育,高年級學生強化跨學科教育、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教育。
3.實行學業導師制。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差異性,在學業導師的指導下實行個性化培養。創新實驗班學生入學後通過雙向選擇確定學業導師,學業導師為學生在課程選擇、實踐創新訓練、創新創業教育、個人學業規劃等方面提供個性化指導和幫助,學生可提前進入學業導師的科研實驗室參與科研項目。
4.實行政策傾斜。學校對創新實驗班實行獎學金、國際交流合作、推免等方面的政策傾斜。
Q5:學校轉專業政策是怎麼樣的?
合肥工業大學為學生提供2次轉專業機會,一年級下學生可申請全校範圍內轉專業,二年級上學生可申請學院內轉專業,轉出“零門檻”,轉入有考核。
中外合作辦學、藝術類專業除外。
Q6: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如何?
近年來,合肥工業大學畢業去向落實率始終在高位運行,在就業領域方面,70%以上畢業生服務於高端裝備製造、信息技術産業、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國家重點行業;在就業單位方面,70%以上的畢業生進入央企、國企、各類 500 強、上市公司等重點企業。
學校構建了“就業課程+小班團輔+個體諮詢+精品活動”全景式生涯教育支持體系,為學生提供全程化、系統化、專業化的就業指導服務,並為有需要的畢業生群體量身定制“1次職業指導、5次崗位推薦、1次見習機會”幫扶套餐。學校每年舉辦各類招聘會1000余場,來校用人單位6000余家,提供崗位25萬餘個,供需比約1:24.7,為學生提供了充足的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