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結束,“節後綜合徵”再度來襲。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白天犯困”“上班沒精神”等話題引起不少網友的共鳴,更有甚者因為“總是犯困”前往醫院就診。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主任中醫師方六一&&:“‘春困’只是人體機能自我調節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現象,建議生活中多吃含鐵的食物,同時在假期結束前及時調整作息時間和心態,盡可能增加戶外運動量,讓自己更加精神充沛地投入工作。
最近,蘇州市相城區太平街道社區衞生服務中心中醫科接待了不少“特困”患者,方六一介紹,“前來問診的大多數是長期久坐的上班族,以40歲以上的中年人居多,但也不乏20至30歲的年輕人。”他&&,長期久坐、作息不規律的人更容易造成氣血虧虛,從而出現“春困”現象。此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肝腎胃病的人群,機體代謝紊亂,隨着天氣轉暖,人體新陳代謝加快,會導致比較嚴重的“春困”現象。
事實上,“春困”不是生病,“人體內的氣血由臟腑向體表運行,這個過程容易引起人體的不適,是人體自我調節過程中的一種正常現象。”方六一解釋,“‘春困’纏身不用着急,可以通過合理飲食、適當運動等方式緩解,首先在飲食方面,多吃含鐵食物,如牛肉、魚類、豆類、菠菜等,鐵元素能夠幫助紅細胞將氧氣運送到全身各部位,有助於人體保持活力。其次,盡量多進行郊游、室外運動,到大自然中吸收能量,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提高大腦供氧量,緩解困意。最後,要保持平和的心態和規律的作息,使肝疏泄正常,夜間睡眠安穩,白天精神充沛。(實習生 王士凌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周曉青)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