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上
一個女孩揮舞着一顆龍珠
引着一條游龍穿梭盤旋
游龍由10名年輕男子高高舉起
場上11人隨着音樂的節奏奔跑跳躍
不斷變換着高難度的動作
他們就是重慶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
【視頻】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表演↑
舞龍珠的女孩是25歲的李婧
她是隊長
也是隊裏唯一的女孩
國家健將級運動員
↑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中負責舞龍珠的隊員李婧
銅梁龍舞興起於明、鼎盛於清
是一種以龍為主要道具的
舞蹈藝術形式
也是一種傳統民間體育項目
1994年
舞龍活動被納入正式競技體育項目
重慶市銅梁區的這支隊伍
真正地走向了全國
2006年
銅梁龍舞又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表演
作為競技比賽的舞龍被稱為競技龍
競技龍的龍身長18米
1人舞龍珠
10人舞龍
競技龍比一般的舞龍更具觀賞性
它具有競技體育“高”“快”“強”的特點
動作幅度、速度、難度都比較大
作為銅梁人
李婧自小就跟着父輩看舞龍
她5歲開始學習中國舞
打下了舞蹈基本功
在小學時期
李婧通過當地普遍開設的舞龍啟蒙課
接觸到這項運動
並在小學生藝術節舞龍比賽中登&表演
↑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表演
2020年
她從青海師範大學舞蹈學專業畢業
回到家鄉加入了競技舞龍隊
當時隊裏需要一個人舞龍珠
李婧被教練蔡明燦委以重任
龍珠是舞龍表演的魂
“龍頭帶龍身”
“龍頭咬龍珠”
蔡明燦説
舞龍珠時要控製表演節奏
找準舞&位置
引領龍頭完成動作
【視頻】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進行日常訓練↑
競技舞龍不同於一般民間龍舞
對體能、力量要求更高
一場競技龍比賽僅8分鐘
但隊員們每天要練8小時
除7個小時技術動作訓練以外
還要進行核心和手臂等的力量訓練
以及3公里慢跑
為了提高比賽競爭力
和表演觀賞性
作為“龍珠”的李婧
還在努力將更多的藝術表現形式
融入龍舞
因此她還加練了
吐火、變臉等川劇絕活
↑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表演
對李婧而言
最難的是“拿着龍頭上肩”的動作
她要一隻腳先站到當“墩子”的隊友腿上
下一步要直接提起來
在隊友肩膀上踩穩
稍有不慎就容易摔下來
李婧摔了半個月
才學會了這個動作
又摔了大半年才把動作鞏固
站在隊友肩上
學舞蹈出身的李婧靈活自如
舞起龍珠和龍頭剛柔並濟
兼具美感與力量
成為競技舞龍隊的一張王牌
↑銅梁龍藝術團競技舞龍隊在表演
重慶市銅梁區為非遺龍舞的傳承發揚
做出了多年努力
“我們不擔心沒有傳承人。”
蔡明燦説
因為在銅梁
從幼兒園到大學都開設了龍舞課程
這項兼具藝術與體育雙重魅力的
非遺項目深得年輕人喜愛
冷明峰是隊伍裏最小的成員
今年18歲
他也是國家健將級運動員
兩年多前
還在讀高中的冷明峰
因身高優勢和擅長短跑
而被舞龍隊選中
↑冷明峰(中)在表演舞龍
他喜歡舞龍的樂趣和獲獎後的成就感
“舞龍讓我很快樂
不管是比賽還是表演
我都會傾盡全力”
冷明峰説
“我們這支隊伍參加的比賽
幾乎都是拿第一
讓我感到很驕傲
訓練的幹勁也就更足了”
記者:谷訓、周文衝
報道員:楊芊葉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肖世堯、吳俊寬、鬱思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