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仁職業技術學院畜牧獸醫專業群堅持“世界水準、中國特色、銅仁標誌”的建設目標,通過構建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着力提升服務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能力,積極服務貴州省主導産業——山地現代農牧業,服務銅仁市“一區五地”全國綠色發展先行示範區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對接支柱産業創新培養模式
打造農牧技術人才培養新高地
圍繞優勢産業,優化專業設置,培養服務地方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學校始終堅持“圍繞産業辦專業、辦好專業促産業”的理念,主動對接貴州省生態畜牧、中藥材等支柱産業,優化專業結構,增設合併專業26個,總招生專業25個,其中農牧漁類及相關專業13個,形成以畜牧獸醫國家高水平專業群為龍頭,5個國家級骨幹專業為支撐,3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2個院級高水平專業群為基礎的“1+5+3+2”專業(群)格局。5年累計輸送高素質人才27789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4.87%、專業對口率達71.15%,在本地就業創業的畢業生佔90.66%,用人單位滿意率99.31%;師生參加省級以上技能競賽獲獎185項,470名學生光榮入黨,200多名學生應徵入伍,2340名學生實現專升本;培養了以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熱愛農業、扎根農村、服務農民的高素質人才,成為支撐貴州山地農牧産業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
創新“六雙融通、互培共育”人才培養新模式。學校對接現代山地畜牧業“養、加、銷”産業鏈,校企共同制定成果導向的具有現代山地特色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建成了立足區域生態畜牧業支柱産業,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和現代山地生態畜牧業創新發展的“六雙融通、互培共育”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過程採用校企“雙主體”“雙身份”“雙導師”“雙基地”“雙管理”“雙考核”,校企協作育人、同頻共振。共建設國家規劃教材6部、全國技工教育規劃教材2部、省級規劃教材12部。入選國家在線精品課程1門、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課程2門,獲省級精品在線課程9門。人才培養模式創新與實踐等成果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8項。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成為現代山地高素質農牧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典範。
開展“企業訂單+政府訂單”式人才培養,打造區域現代山地農業人才庫。學校實施訂單式培養,與玉屏溫氏畜牧有限公司集團、大北農集團、松桃德康農牧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開辦“溫氏班”“大北農班”“德康班”,培養企業訂單就業人數1068人,企業訂單專業佔到總專業數的80%以上。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地方龍頭企業開展畜牧獸醫、設施農業等20個專業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與銅仁市政府部門聯合招收畜牧獸醫、生態農業技術、設施農業與裝備、農産品加工與檢測等6個專業的“鄉村振興專幹班”,單獨招生、專門培養,從2021年起,已連續3年招收440名學員。學員畢業後享受“五優先”政策,地方每年拿出一定的事業編制,實行定向招聘,充實鄉村振興基層幹部隊伍。
賦能技術&&融合産教學研
構建農牧業轉型升級促進中心
搭建&&,創新科技,成為新質生産力的“技術源”。學校堅持科技創新,集成民族中獸藥分離純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民族中獸藥製造協同創新中心、貴州省民族中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國家民委中獸藥重點開放實驗室、貴州省民族中獸藥與生態畜牧業人才基地“三中心一站一室一基地”中獸藥技術&&優勢,引領農牧技術創新改革,研發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投入省內外11家企事業單位的生産、科研、教學中,實現新增産值3.5億元。建設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着力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梵凈藤茶——貴州梵凈山野生藤茶開發及産業化升級開創者”等創新創業項目獲省級“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金獎;“肉牛産業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常用中獸藥製劑産業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推廣應用”成果連續2年獲得貴州省科技進步獎,“山區肉牛關鍵技術集成及轉化應用”獲省級農業豐收獎。
跨界合作,協同攻關,成為支撐現代山地農牧業轉型升級的“引領者”。學校依託“貴州省中獸藥研發科技創新人才團隊”“民族中獸藥分離純化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貴州省民族中獸藥製造協同創新中心”等科技創新&&,開展“梵凈山純天然中獸藥開發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武陵藤茶研究開發與保護應用”等項目研究,獲授權發明專利7件,制定併發布行業標準1項,獲“中國創翼”等各類科技成果獎6項;發表提取分離純化等核心期刊論文85篇,通過國家獸藥生産GMP認證並獲得國家獸藥生産GMP證書2項,獲國家獸藥生産批文16項,制定企業內控技術標準、工藝規程60項,實現了民族中獸藥産業發展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通過該技術實現中獸藥新增銷售收入4.9億元,利稅3800萬元,節約成本20%-30%。“跨界合作、協同攻關,實現民族中獸藥産業化關鍵技術集成創新與應用”獲2021年全國職業高等院校技術研發與應用成果展“優秀成果獎”。
産教融合,協同創新,成為現代山地農牧業的“人才庫”。學校深化産教融合,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多形式的校企合作,搭建“産教學研”一體化開放共享創新育人橋梁,連接學校和産業領軍企業,形成校企合作創新育人共同體。累計新增校企合作企業52家,校企合作雙向賦能,産教融合互融共生。牽手10家企業共建“企業工作站”,打造産教融合發展新高地。累計新增校企共同開發《休閒農業》《中藥炮製技術》等教材54部,累計新增“農業物聯網”“GMP實務”等校企合作開發課程65門。對接企業技術創新鏈,牽頭成立生態茶産教融合共同體,當選中國智慧農業等5個全國行業産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學校以共同體為紐帶,支撐山地生態畜牧業企業轉型升級,培育了省級産教融合型企業玉屏溫氏集團、中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松桃德康農牧有限公司,入選2021年教育部産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為實現高質量校企合作打下堅實基礎。
扎根黔東大地堅持助農惠農
全力培養服務鄉村振興新農人
建設“貼農惠農”團隊,開展下鄉入企培訓,成為鄉村振興的“服務者”。學校畜牧獸醫專業群扎根黔東大地,堅持回報山鄉,下鄉入企開展服務,組建生態畜牧業技術服務團隊17支,開展社會服務“百千萬工程”。5年間,學校組織特派員、産業專家,深入130余個村寨,年均開展技術服務43571人次,解決技術難題102個,開展養牛、養羊、養雞等技術技能培訓24774人次,推廣實用技術208項,累計派出各級各類專家團隊5000餘人次,服務村寨135個,服務中小企業105家,開展農民培訓15.9萬人次。學校被農業農村部、教育部評為全國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
創新“四個一”服務模式,打造服務農村産業“銅職樣板”。學校對接生態畜牧業等區域農業主導産業,畜牧獸醫專業群創新“一師一班一村一品”社會服務模式,即一個教師,帶領一個班級,指導一個産業村,服務産出一種特色農牧産品,將技術服務與人才培養相融相輔相成,形成了“跑山牛雪花牛肉”、蘿蔔豬、黃牛養殖等特色品牌。“一師一班一村一品”貼農惠農社會服務典型做法入選2022年農業農村部全國農業高等院校服務鄉村振興典型案例,成為可借鑒、可複製的服務農村産業發展的“銅職樣板”。
培育了一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優秀人才。學生積極參加興趣小組,主動參與服務産業專班,在服務山鄉的實踐中增長了知識,鍛煉了才幹,磨礪了品格,厚植了情懷。2023年學生暑期“三下鄉”志願者服務團隊榮獲全國優秀團隊,1名學生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1人獲2022年全國基層就業卓越獎,1人獲全國西部志願者優秀個人,5個班級獲省級先進班集體。2022年以來,學生技能競賽獲省級及以上獎項47項。專業群畢業生近5年初次就業率均達95%以上,60%以上的畢業生回到家鄉就業,為農業産業發展注入新動力,成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生力軍。(作者:溫呈祥 舒高攀 姚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