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參與,4108家境外企業參展,461項新産品、新技術、新服務亮相……第八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下稱“進博會”)開幕在即,黃浦江畔再次成為全球創新的“秀場”。這也是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勝利召開後舉辦的首場重要經濟外交活動,成為近距離觀察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大舞&”。數日前,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釋放出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堅定信號。
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明確,“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建議》從積極擴大自主開放、推動貿易創新發展、拓展雙向投資合作空間、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四個維度作出安排,描繪出未來五年中國對外開放的清晰路徑。
中金宏觀團隊分析,相比“十四五”規劃綱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在《建議》中排序更靠前,並在具體部署中冠以“積極”二字,反映出政策在國際環境變化下的新考量。
在具體推進路徑上,《建議》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擺在突出位置,“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則成為重要着力點。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對記者&&,制度型開放本質上要求國內體制機制改革的持續深化,這需要通過不斷提升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來實現。這一過程是以深層次的改革來推動更高水平的開放,形成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開放則如活水,為改革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在中共中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王文濤介紹,“這些年,我們的改革與開放相互促進,不斷減少制約要素流動的‘邊境上’和‘邊境後’壁壘,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王文濤用一組數據展示了開放帶來的豐碩成果:貨物貿易連續8年世界第一,服務貿易突破1萬億美元,外資提前半年完成“十四五”目標,對外投資穩居世界前三。
在此基礎上,《建議》對新階段推進高水平開放作出系統部署:加快推進區域和雙邊貿易投資協定進程,擴大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促進外貿提質增效,加快建設貿易強國;塑造吸引外資新優勢,落實好“准入又準營”,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張曉濤分析,我國正不斷提升貨物貿易開放水平,持續優化服務貿易市場准入機制,特別是在對不發達國家實行單邊開放措施方面作出積極努力。我國還在進一步優化制度環境,致力於營造更加優良的營商環境,目標是成為全球投資的首選地和創新高地。
戰略路徑清晰,行動步伐同樣堅實。10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擴大制度型開放工作等,提出“要着力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帶動高水平對外開放”“要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擴大自主開放”等安排。
在張曉濤看來,從頂層設計到務實推進,一系列安排體現了我國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堅定決心與高效行動。
而中國的對外開放不僅是自身發展的路徑,更是造福世界的康莊大道。
回望來路,2024年,中國是1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夥伴,“十四五”貨物和服務進口將超過15萬億美元,對外投資累計為東道國納稅3000多億美元、帶動大量就業。
展望未來,中國將秉持互利共贏的理念,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再上&階。一方面,充分釋放大市場優勢,讓中國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應用場、利潤場。另一方面,落實好“准入又準營”,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讓外資企業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好。
世界以熱情回應中國的邀約。再將目光聚焦第八屆進博會,今年展覽面積超過36.7萬平方米,參展企業在去年3496家的基礎上新增了600余家,有290家世界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參展,展覽面積和企業總數均創歷史新高……一個個刷新的數據,印證着中國大市場的吸引力。
這在企業身上有更為生動的體現。作為進博會的“五朝元老”,羅克韋爾自動化在這個開放舞&上,既收穫了朋友圈的碩果纍纍,也感受到了顯著的溢出效應。羅克韋爾自動化(中國)有限公司總裁石安説,近四十載在華發展,連續五載參與進博會,深刻感受到中國構建良好營商環境、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也進一步堅定了羅克韋爾自動化深耕中國市場的信心。
石安的話道出了很多跨國企業的心聲。“十四五”時期,汽車、醫療健康、電子信息等一大批標誌性項目在華落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研發中心明顯增多。許多跨國公司用實際行動表明,“投資中國不是可選項,而是必選項”。
未來,隨着“十五五”規劃藍圖的徐徐展開,這條從“跟跑”到“領跑”的開放之路,必將為不確定的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書寫更多合作共贏的嶄新篇章。(記者 王文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