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全媒+·文化中國行|埭美村:閩南水鄉的古韻今風-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4 07/17 08:37:01
來源:新華網

新華全媒+·文化中國行|埭美村:閩南水鄉的古韻今風

字體:

  這是7月10日拍攝的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這是7月10日拍攝的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一角(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河水如長龍玉帶般緊繞村莊,埭美村因水而靈動(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水系發達的埭美村一角(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這是7月10日拍攝的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全景(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埭美村裏的古厝大多是典型的閩南四合院,紅磚白墻,竹編墻體抹上紙根灰建造而成(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漳州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的古厝,橫豎對齊、整齊劃一(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橫豎對齊、整齊劃一的埭美村古厝群(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這是埭美村村民陳志平(右)跟父親一起製作麻糍(7月10日攝)。2016年,大學畢業的他返鄉創業,接手家傳手藝,同時還致力於鄉土文化的宣傳。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埭美村村民在古厝間乘涼聊天(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兩名游客走過漳州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古厝(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埭美村古厝採用木架結構利於防震,屋檐以閩南特色的紅磚燕尾脊為主(7月10日攝)。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埭美村水系發達,形成了“綠水繞村、玉帶環社”的獨特景觀(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薌劇演員在埭美村廣場為村民們表演薌劇(資料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發

pagebreak

  從空中俯瞰,河水如長龍玉帶般緊繞埭美村(7月10日攝,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這是7月10日拍攝的龍海區東園鎮埭美村一角(無人機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記者 魏培全 攝

pagebreak

  這是夕陽下的埭美水上古村景色(資料照片)。

  埭美村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東園鎮九龍江南溪下游,始建於明朝景泰年間,距今已有570多年的歷史。

  埭美村有着閩南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建築群。村民代代堅守着“房屋建制不逾祖制”,即建房全部統一坐向、統一造址、統一風格、統一配套、統一排水。276座古厝按“九宮”格局呈軸對稱排列,格局、形態、大小幾乎一致,橫豎對齊、整齊劃一。

  埭美村水系發達,被譽為閩南水鄉。明末清初,村民們利用自家門前水路把農副産品運輸到外地貿易,是海上絲綢之路貿易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

  十幾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埭美村的照片在網絡走紅。村民們也逐漸意識到保護古厝的重要價值,開始參與村落的相關治理。2011年,埭美村村民自發成立古民居群文物管理委員會;2014年,埭美村獲得了兩張國家級的名片——國家級第六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和第三批“中國傳統村落”。

  近年來,當地政府持續加大對埭美村古建築群的保護性開發和修繕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5000多萬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完善道路交通和基礎設施配套、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開展村民安置等工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

  埭美村,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閩南傳統村落,正重新煥發生機與活力,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探訪。

  新華社發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