鋦瓷匠人楊濤:錘下再造 殘瓷“重生”-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4 05/29 08:32:39
來源:新華網

鋦瓷匠人楊濤:錘下再造 殘瓷“重生”

字體:

  楊濤研究一件瓷器的鋦瓷修復方案(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用鋦瓷技藝修復破損的瓷器(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在製作鋦釘(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製作鋦瓷用的花釘(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展示手工製作的金屬鋦釘(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為破損的瓷器設計鋦瓷修復方案(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為破損的瓷器設計鋦瓷修復方案(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安裝鋦釘前在裂紋旁打孔(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將鋦釘釘入破損的瓷器(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鋦瓷修復用的各種錘子(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太爺爺留下的鋦匠挑子(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展示鋦瓷修復的茶壺(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用“內鋦”技藝修復的茶壺(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用鋦瓷技藝修復的瓷器(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鋦瓷修復的茶壺(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鋦瓷修復的茶壺(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展示鋦瓷修復的瓷器(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pagebreak

  楊濤走進位於淄川的工作室(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給徒弟李鋒指導鋦瓷的技巧(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王迎 攝

pagebreak

  楊濤(右二)在首都博物館參加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2018年攝,受訪者供圖)。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發

pagebreak

  楊濤在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給學生講文物的保護與修復(2023年攝,受訪者供圖)。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發

pagebreak

  楊濤在工作室用鋦瓷技藝修復破損的瓷器(5月8日攝)。

  “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兒”,這句俗語源於我國古老的瓷器修復技藝——鋦瓷。鋦瓷匠人使用鑽、鋦釘等工具,將破碎的瓷器修復得滴水不漏,使其可以重新使用。

  在鋦瓷師楊濤位於山東淄川的工作室——鋦合居,一件件鋦瓷修復的藝術品在經歷“破碎與重生”後,更顯獨特氣質。“以前的鋦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拼好,用金剛鑽鑽孔,再用像訂書針一樣的金屬‘鋦釘’嵌住抓牢。現在,鋦瓷能使破碎的瓷器復原再生,變換成另一類具有觀賞和藝術價值的瓷文化工藝美術品。”楊濤對鋦瓷頗有心得。

  近些年來,楊濤在殘瓷器和完整瓷器上進行二次創作,以鋦釘鑲嵌貴金屬圖案。“裝飾性鋦瓷”將原本的修補技藝提升到藝術高度,為這項傳統技藝的傳承與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年屆六旬的楊濤是楊氏鋦瓷第五代傳承人,自幼受爺爺、父親熏陶,對家傳手藝興趣濃厚。太爺爺留下的一副鋦匠挑子是他兒時最早的玩具,“鋦盆、鋦碗、鋦大缸”的吆喝聲貫穿了他的童年。楊濤成年後,父親一度不支持他當鋦瓷匠,他就自己收集廢銅做鋦釘,找來破損瓷器練手。

  25歲那年,楊濤正式成為一名專業鋦瓷師,開始遍訪全國各地的鋦瓷名師提高鋦瓷技藝。經過30多年刻苦鑽研,他總結出鋦藝行當裏鋦件、補件、配飾、鑲飾的72種方法、136道工序,恢復了失傳多年的木制鋦釘、花式定位開壺等傳統技藝。同時,他在繼承傳統鋦藝的基礎上引入現代科技,在新材料和熱處理工藝方面不斷探索,製作出內徑僅1毫米的鋦釘,從而使鋦瓷更加精緻、美觀。

  2018年開始,楊濤應邀參加首都博物館明嘉靖青花魚藻紋殘損大缸修復工作,並承擔鋦釘修復任務。2021年11月,在楊濤和同行的共同努力下,淄博鋦瓷列入山東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23年9月,楊濤被淄博師範高等專科學校聘為客座教授,講授文物修復和保護研究課程。

  儘管在保護和傳承鋦瓷技藝方面取得了進展,楊濤也坦言,在現代工業品非常發達的今天,幾乎很少有人將損壞的日常瓷器送去修復,許多從事瓷器修復工作的人也紛紛轉行,仍堅持在一線工作的屈指可數,且大多年近花甲,鋦瓷行業面臨着人才斷層、技藝失傳的危機。目前,楊濤在努力提高鋦瓷工藝品附加值的同時,還致力於開發新設備和工藝,提高鋦瓷工藝品製作效率,讓喜歡它的普通人也能消費得起,重建鋦瓷技藝的群眾基礎。

  “鋦瓷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凝結,代表的不僅是一種手藝,更是傳統文化的延續與傳承。”楊濤説,“只有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把鋦瓷從手藝變成藝術讓更多人喜歡,這門老手藝才能真正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