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載堅守非遺夢 崑曲木偶新傳承-新華網
新華網 > 文化 > 正文
2023 05/19 09:23:20
來源:新華網

18載堅守非遺夢 崑曲木偶新傳承

字體:

  孫菁(右)和施錦芳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一處公園內排練(4月18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孫菁(右)和施錦芳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一處公園內進行排練(4月18日攝)。他們手提十多根線操縱着約六十厘米高、七八斤重的木偶,通過手指、形體動作來操控木偶的動作神態。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施曉明(左)和施錦芳在整理提線木偶(4月19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孫菁(左)和施錦芳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一處公園內準備進行排練(4月18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孫菁和施錦芳在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一處公園內進行排練(4月18日攝)。他們手提十多根線操縱着約六十厘米高、七八斤重的木偶,通過手指、形體動作來操控木偶的動作神態。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5月17日,孫菁(右)、施錦芳在七都鎮江村文化禮堂表演崑曲木偶《牡丹亭·游園》。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5月17日,孫菁(左)、施錦芳在七都鎮江村文化禮堂表演崑曲木偶《牡丹亭·游園》。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孫菁(中)、施曉明(右)和施錦芳在排練後合影(4月19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孫菁(前左)和施錦芳在七都鎮江村文化禮堂表演崑曲木偶(5月17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孫菁和施錦芳在七都鎮江村文化禮堂表演崑曲木偶(5月17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孫菁(右)和施錦芳在七都鎮文化活動中心舞蹈房排練(4月19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5月17日,孫菁(左)、施錦芳在七都鎮江村文化禮堂表演崑曲木偶《牡丹亭·游園》。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孫菁(左)和施錦芳在七都幼兒園教小朋友們控制提線木偶(4月20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孫菁(右一)、施錦芳(左一)在七都幼兒園指導小朋友操作木偶(4月20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孫菁(右)、施錦芳在七都幼兒園為小朋友表演木偶崑曲(4月20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在七都幼兒園,小朋友與提線木偶互動(4月20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在七都幼兒園,小朋友與提線木偶互動(4月20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pagebreak

  施曉明在七都鎮雙塔橋村村委會崑曲木偶活動室內整理、維修木偶(4月19日攝)。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pagebreak

  5月17日在七都鎮江村大禮堂拍攝的提線木偶。

  2023年5月18日是中國崑曲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首批“人類口頭遺産和非物質遺産代表作”22周年紀念日。在江蘇蘇州,有一種特別的崑曲表演形式,它就是崑曲木偶。江蘇蘇州吳江七都提線木偶,俗稱崑曲木偶,採用人偶同&的形式,將崑曲和木偶雜技融而為一,頗具特色。

  2004年,蘇州市戲校招生崑曲表演班,七都鎮把恢復崑曲木偶作為一項工程,正在上中學的孫菁、施錦芳、施曉明經過選拔被錄取,先學習崑曲表演,再學習木偶操控。2009年畢業後,他們來到蘇州市吳江區七都鎮文化站,從事提線崑曲木偶的傳承與演出。從藝18年來,三人進行崑曲木偶演出280余場,為7萬餘人次觀眾獻上精彩表演。

  孫菁説:“由於人手少,一些傳統劇目已經演不起來了,我們三人正在為建設崑曲木偶活動示範基地四處奔走,希望通過基地的建設,開展崑曲木偶公益演出,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了解、體驗、學習崑曲木偶,一起將崑曲木偶傳承下去。”

  新華社記者 楊磊 攝

【糾錯】 【責任編輯: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