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出海“圈粉”世界-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0/22 08:52:46
來源:光明日報

潮玩出海“圈粉”世界

字體:

  走進廣東東莞石排鎮的潮玩生産車間,3D打印機正快速成型“山海經”神獸玩偶、“耙老師”手辦……這些帶着東方神話印記的潮玩,24小時後就會出現在全球18個國家的潮玩門店裏。如今,我國潮玩正以“小産品”撬動“大文化”,成為海外人民感知中國文化的“新窗口”。

  近日,海關總署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公布的數據顯示,2025年前三季度,我國出口節日用品、玩偶、動物造型的玩具超過500億元,銷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就有許多屬於國貨“潮品”。中國潮玩外貿出口的爆發式增長,不僅回應了我國外貿優化升級的要求,更以輕量化、趣味性的方式,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路徑。深入分析潮玩外貿增進中國文化認同的有效方式,對於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IP是潮玩的靈魂,而中國潮玩IP的魅力,正在於對中華文化基因的創新表達。相較於傳統文物的距離感,潮玩以“萌”“趣”為核心標籤,能更輕鬆地打破語言與文化隔閡,激發海外用戶的探索欲。

  一方面,“萌”的設計,讓文化符號變得可親近,成為打破文化隔閡的第一步。“山海經”系列潮玩沒有延續中國古籍中神獸威嚴可怖的形象,而是以巴掌大的萌係形態進行重構。圓潤的身形消解了神獸的距離感,靈動的眼神賦予其鮮活的生命力,原本承載着東方神話厚重內涵的符號,瞬間轉化為海外用戶可觸摸的夥伴。這種萌化改造繞開了語言翻譯的煩瑣,單靠視覺上的親和力,就能讓海外用戶産生情感共鳴,更催生了探索萌物背後故事的文化欲求。

  另一方面,“趣”的互動,則讓抽象的文化知識變得可參與,進一步深化了跨文化探索的深度。例如,“本草綱目”主題潮玩的創新,恰恰在於將中醫藥這一海外用戶認知度較低的文化領域,轉化為充滿趣味的操作體驗。通過設計可互動的中藥鋪場景,讓玩家在模擬抓藥、配藥的流程中探索東方辯證智慧。語言可能有國界,但喜歡萌寵事物的情感、享受趣味互動的需求是共通的。潮玩正是抓住了這種共通性,以“萌”消除文化陌生感,以“趣”激發主動探索欲,最終讓海外用戶從“愛上潮玩”走向“愛上潮玩背後的文化”,實現了文化傳播的“軟着陸”。

  潮玩“出海”的進階之路,在於實現從“堆積中國文化元素”到“傳遞中國文化內涵”的跨越。這不僅是設計理念的升級,更是從“符號搬運”到“精神萃取”的質變。在潮玩“出海”初期,部分産品仍停留在“貼標籤”式設計階段,簡單將龍、鳳、祥雲等中國元素印在玩偶上,卻未解釋元素背後的文化意義,導致海外用戶僅能“看到”中國文化,卻無法“理解”中國文化。如今,通過深度挖掘中國文化內涵,潮玩已經成為傳遞中華精神的載體。某系列潮玩將非遺扒花工藝融入潮玩製作,將慢工細作的匠人精神可視化。海外消費者在看到該款潮玩後,紛紛感嘆“每一筆紋路都是時間的禮物”,甚至有用戶專門拍攝紋樣細節視頻,解讀東方美學對精緻的追求。風靡海外市場的潮玩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即從符號化的文化要素堆砌,躍升為可互動的文化體驗,真正實現了從“看元素”到“懂精神”的深度跨越。

  “解碼”全人類共同價值,搭建全球情感共鳴橋梁。潮玩通過將全人類共同價值深度植入設計內核,突破地域文化邊界,成為跨文化情感共鳴的載體。這種作用的實現,本質是讓潮玩從商品升級為文化溝通介質,通過具象化的設計語言,將抽象的共同價值轉化為不同地域用戶可感知、可認同的情感符號。一方面,屬地化敘事尊重文化記憶,為跨文化溝通建立基礎。LABUBU系列潮玩化身盧浮宮名畫主角、新加坡魚尾獅守護者,以屬地化符號喚起不同國家地區用戶的文化歸屬感,避免了文化輸出的生硬感。另一方面,跨文化元素融合構建“混血”美學,打破地域認知壁壘。一款潮玩以“年畫娃娃”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為基底,讓朝鮮族娃娃穿着潮牌衛衣手持木槌打年糕,讓蒙古族娃娃腳踩運動鞋馴鷹,從而促進民族習俗與現代生活的統一。潮玩正在重塑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的範式——不是“我説你聽”,而是共創共享;不是符號堆砌,而是價值共鳴。這種全球敘事和本土表達相融合的模式,為促進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提供了新途徑。 (李艷艷)

【糾錯】 【責任編輯:張倩】